我常想,如果我-不是我。我常想,剪掉這頭長發?換上一身從未嘗試過的衣裳?把自己丟掉,丟掉——我想知道,換一個環境,換一種人生,生活會不會還是這樣倦怠,疲勞,二十出頭的自己能不能勇敢一些,大膽一些,堅韌一些。我想知道,我能不能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找到自己愿意為之努力加油一生的事業,活成最不想要放棄的人生。
我的多數時間是獻給了學習,學習之余便是給了幻想。愛幻想的人不知道該說是幸運還是辛苦,因為這樣的人總是像案板上的肉,一面直挺自在地躺著呼吸自由的空氣,一面卻不得不接受被切割,拍打的現實。我明白,這是我們這種蹲在象牙塔里的不知冷暖的大學生的窮牢騷,剛開始接觸社會便開始抵觸社會;剛開始學會妥協才發現未來的人生似乎應該處處妥協,步步妥協。幻想和現實的差別怎么能相差這么大!‘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類似這樣的道理從小聽到大,見怪不怪的理論真正到自己這里了,我卻還真不愿意妥協。我想要試著為自己畫一張豐滿的未來圖景!試想,如果從事的行業自己毫無興趣,卻要整天為之奔波,身心俱疲,每一個月巴巴地盼著那一點工資——怎么辦,雖然這或許就是我未來的樣子,可是還沒開始就足夠讓人厭倦!
所以我說,如果,我不是我:
看電影的時候會想如果那里面的那個人是我,生活在那樣的地方,從事那樣一份職業,欣賞那樣一片風景該是什么樣的呢?看書的時候會想如果我也能進入作者的筆下,我的人生是不是也能開出一朵絢麗的花?看的美好的東西太多了,想象出的東西也多是這樣的美好。我希望當某一天,二十五?三十五?四十五?五十五?至少有一次我能有勇氣丟掉我自己,到那時,我希望自己能踏上一片海灘,生活在一個誰也不認識我的地方,自由地呼吸;自由地騎著腳踏車在漂亮的路上跑;或者會摘一朵花大方地戴在耳際,或者會挎一只竹籃采野菜,或者就傍晚的時候安靜地迎風站著,面朝大海,聽一聽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這一切都像極了書里或是電視里才有的橋段,卻是我幻想過無數次的未來……
如果,我不是我。不,如果,我能活成新的自己,如果,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