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8年中國超市的老板娘,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形形色色的人,本來超市就開在中國人聚集的地區,所以基本60%的客人都是咱們中國人,有南方人、北方人、香港人、臺灣人。20%的亞洲客人,包括越南人、日本人、韓國人、泰國人、菲律賓人、馬來西亞人。剩下的20%就是外國人,英國人、歐洲人。
每天觀察形形色色的人,也是我認為每天最有趣的事情。每天跟各種各樣的人聊天,也是我認為最好玩兒的事情。隨著開店的時間越來越長,慢慢就跟這些客人成為了朋友,我知道這個人是做什么工作的,住在哪里,有沒有結婚生子。我知道某某剛剛跟女朋友分手,我還知道某某剛剛開了一家餐館,我甚至知道某某的老公上個月剛剛被遣送回國而她已經找了人搭火。
小小的中國超市,就像是一個信息交流站,我因此了解到很多我從前不知道的人群,知道了好多從前不知道的事。今天我想談談在英國人數眾多的一個群體-福建人。
在英國的福建人大多來自二個地方:福清和長樂。
初到英國時,我很害怕福建人,因為總是聽身邊的人告誡,別惹福建人,他們大多數人沒有身份,做著打架勒索搶劫這些事情,而且他們很團結,你得罪了一個,一個村子的人都會追過來教訓你。
2005年剛開中國超市,發現支撐營業額的大部分收入居然來自于他們,他們的購買能力之強是我使料不及的。隨著深入了解,我知道他們大多有幾個共同特點:沒身份,英文說的不太好,花了大概20萬人民幣偷渡來的,要賺錢因為要還偷渡欠下的債。他們賺錢的愿望很強烈因此工作很努力很能吃苦。
他們大多是做這些行業的:餐館、裝修還有賣碟片。
賣碟片是我以前不知道的一個行業,就是在街頭售賣盜版電影光碟,大概從2002年左右興起,并且迅速地在英國各地遍地開花,從我開超市的2005年,已經是他們生意最鼎盛的時期了,每個地區大概有一兩家批發碟片的地方(他們叫碟檔),檔里有十幾臺刻錄機每天不停地旋轉著。賣碟片的福建人每天早上拎著裝滿碟片的大包出門,到自己常去的地盤轉悠,對著走路的路人還有街邊的小店輕輕地問:DVD? DVD?
在電影院看一場電影大概15-20英鎊,買這種盜版碟片一般是10英鎊3-5片(根據你是否會討價還價)所以生意的火爆程度可想而知,每天大概會有幾百上千的收入。晚上收工了,他們通常會先到碟檔補貨,然后就會來到我們超市買菜,他們對吃的方面是相當舍得花錢的,尤其是海鮮類和豬肉類,以至于我家張先生和我表弟兩個人每天開著裝滿鮮蝦的小貨車給他們送貨,一車的海鮮味兒把他倆天天熏得暈乎乎的,哈哈。
慢慢地,這些走街串巷的賣碟人引起了警察的注意,他們開始抓人,不過大多也就是把碟片沒收,也有少數會被關幾天,還有運氣不好的會被遣送回國。雖然風險變大,但是在高利潤面前,大部分人還是沒有退縮,只是把活動變得更隱蔽更小心謹慎起來。
一個行業有興就有衰,隨著網絡看電影的平臺越來越多,這個行業也在2012年左右走到了下坡路。我經常會問他們:“今天生意怎么樣啊?” 他們以前的回答通常是“很好”或者“不錯”,現在基本變成了“不好”,他們的收入也從每天近千英鎊跌落到一兩百鎊甚至幾十鎊。
好多人開始轉行,回歸到餐館和裝修行業。有些人又發掘出其他賺錢的買賣,比如賣假煙絲,種大麻,開色情按摩院等等。
在2007年3月,英國移民局對在此日期之前申請過難民的人實施了一次所謂的“大赦”,看著我們店的老客人90%都拿到了身份,真的替他們高興。有了身份,他們不用再做那些低工資的工作,所以你發現突然之間,餐館老板和包工頭兒們找不到便宜的勞動力了,他們不得不把工資調得一高再高才能請到人。所以說,是英國移民局無形之中帶動了中國餐館和裝修行業的整體工資水平。
這些拿了身份的福建人,多數不想再做偏門生意了,有的想把老婆孩子接過來生活,有的想開個餐館當老板,有的想老老實實地打個工,有的想趕快回國看看離開多年的家。但無一例外的,他們都在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問了幾乎我認識的所有福建人,你發現他們的目標基本一致,如果是男的,他會說我的目標是: 賺錢-還偷渡欠下的債-賺錢-在老家蓋房子(至少要三層)-賺錢-娶老婆-賺錢-給老婆的娘家10-20萬人民幣,娶了老婆后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一定要生兒子!
我非常理解他們那么辛苦地努力賺錢,因為他們背負著比我們重太多的壓力,承擔著比我們更深厚的家庭責任。
時至今日,福建人有了太多的改變,他們不需要偷渡了,他們可以正常申請出國簽證了,很多人選擇不在老家蓋房子而是在城里買樓房了,也不再一直生一直生直到生到兒子為止了。
當年的那些福建客人們,現在早就完成了以前定下的目標,他們已經在英國買了房安了家,有了自己的生意或者穩定的工作,他們的孩子有好多都考上了重點中學和私立中學。他們憑著堅定的信念,從山村里走出來,憑著自己的努力,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改變了他們和下一代的命運。
說實話,挺佩服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