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宿府(唐?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譯文:
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風中抖動,只有蠟燭殘光照著孤單的我。
長夜里號角聲悲壯似在自語,天空中的月色雖好誰與我共賞。
光陰荏苒哪里尋覓親人音信?關塞一片蕭條尋找歸路艱難。
我已忍受十年的飄零生活,把家安在這里不過勉強棲身。
注釋:
⑴府:幕府。古代將軍的府署。杜甫當時在嚴武幕府中。
⑵井梧:梧桐。葉有黃紋如井,又稱金井梧桐。梧:一作“桐”。
⑶炬:一作“燭”。
⑷“永夜”句:意謂長夜中唯聞號角聲像在自作悲語。永夜:整夜。自語:自言自語。
⑸中天:半空之中。
⑹風塵荏苒:指戰亂已久。荏苒:猶輾轉,指時間推移。
⑺關塞:邊關;邊塞。蕭條:寂寞冷落;凋零。
⑻伶俜(pīng):流離失所。十年事:杜甫飽經喪亂,從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至作者寫詩之時,正是十年。
⑼“強移”句:用《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意,喻自己之入嚴幕,原是出于為一家生活而勉強以求暫時的安居。強移:勉強移就。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參謀一職。
二、旅夜書懷(唐?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譯文:
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著。
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涌動,大江滾滾東流。
我難道是因為文章而著名嗎?年老病多也應該休官了。
自己到處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間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鷗。
注釋:
(1)岸:指江岸邊。
(2)危檣(qiáng):高豎的桅桿。危,高。檣,船上掛風帆的桅桿。
(3)獨夜舟:是說自己孤零零的一個人夜泊江邊。
(4)星垂平野闊:星空低垂,原野顯得格外廣闊。
(5)月涌:月亮倒映,隨水流涌。大江:指長江。
(6)名豈:這句連下句,是用“反言以見意”的手法寫的。杜甫確實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卻偏說不是,可見另有抱負,所以這句是自豪語。休官明明是因論事見棄,卻說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這句是自解語了。
(7)官應老病休:官倒是因為年老多病而被罷退。應,認為是、是。
(8)飄飄:飛翔的樣子,這里含月“飄零”、“飄泊”的意思,因為這里是借沙鷗以寫人的飄泊。
三、白帝(唐?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
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
譯文:
在白帝城中,遮天烏云涌出了城門,在白帝城下,瓢潑大雨像打翻了的水盆。
峽江急流的吼聲像雷霆在轟擊,翠樹蒼藤籠罩的煙霧使日月為之發昏。
戰馬不如歸耕的牧馬閑逸,戰亂使原有千戶人家而今只有百家尚存。
最為哀痛的是因戰亂失去丈夫的婦女們還被賦斂盤剝得精光凈盡,聽吧,在秋天原野上正在放聲痛哭的是哪座荒村?
注釋:
⑴白帝:即白帝城。這里的白帝城,是實指夔州東五里白帝山上的白帝城,并不是指夔州府城。
⑵翻盆:即傾盆。形容雨極大。
⑶戎馬:指戰馬,比喻戰爭。歸馬:從事耕種的馬。出自《尚書?武成》“歸馬放牛”,比喻戰爭結束。
⑷誅求:強制征收、剝奪。
⑸慟哭:失聲痛哭。秋原:秋天原野。
四、登樓(唐?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梁甫一作:梁父)
譯文:
繁花靠近高樓,遠離家鄉的我觸目傷心,在這全國各地多災多難的時刻,我登樓觀覽。
錦江兩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鋪天蓋地涌來,玉壘山上的浮云,古往今來,千形萬象,變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極星一樣最終都不會改換,西山的寇盜吐蕃不要來侵擾。
可嘆蜀后主劉禪那樣的昏君,仍然在祠廟中享受祭祀,黃昏的時候我也姑且吟誦那《梁甫吟》。
注釋:
(1)客心:客居者之心。
(2)錦江:即濯錦江,流經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錦,錦在江中漂洗,色澤更加鮮明,因此命名濯錦江。
來天地:與天地俱來。
(3)玉壘浮云變古今:是說多變的政局和多難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來一向如此。
玉壘:山名,在四川灌縣西、成都西北。
變古今:與古今俱變。
(4)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這位兩句是說唐代政權是穩固的,不容篡改,吐蕃還是不要枉費心機,前來侵略。唐代宗廣德年間九月,吐蕃軍隊東侵,涇州刺史高暉投降吐蕃,引導吐蕃人攻占唐都長安,唐代宗東逃陜州。十月下旬,郭子儀收復長安。十二月,唐代宗返回京城。同年十二月,吐蕃人又向四川進攻,占領了松州、維州等地。
北極:星名,北極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終不改:終究不能改,終于沒有改。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當時和吐蕃交界地區的雪山。
寇盜:指入侵的吐蕃集團。
(5)后主:劉備的兒子劉禪,三國時蜀國之后主。曹魏滅蜀,他辭廟北上,成亡國之君。
還祠廟:意思是,詩人感嘆連劉禪這樣的人竟然還有祠廟。這事借眼前古跡慨嘆劉禪榮幸佞臣而亡國,暗諷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禍患。成都錦官門外有蜀先主(劉備)廟,西邊為武侯(諸葛亮)祀,東邊為后主祀。
還:仍然。
(6)聊為:不甘心這樣做而姑且這樣做。
梁父吟:古樂府中一首葬歌。《三國志》說諸葛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借以抒發空懷濟世之心,聊以吟詩以自遣。“父”通“甫”讀三聲fǔ傳說諸葛亮曾經寫過一首《梁父吟》的歌詞。
五、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惟通:唯)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譯文:
西山終年積雪,三城都有重兵駐防;南郊外的萬里橋,跨過泱泱的錦江。
海內連年戰亂,幾個兄弟音訊阻隔;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愴?
惟將遲暮的年光,交與多病的身軀;至今無點滴功德,報答賢明的圣皇。
我獨自地騎馬郊游,常常極目遠望,世事一天天蕭條,真叫人不堪想象。
注釋:
⑴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嶺終年積雪。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縣)、維(故城在今四川理縣西)、保(故城在理縣新保關西北)三州。城,一作“年”,一作“奇”。戍:防守。三城為蜀邊要鎮,吐蕃時相侵犯,故駐軍守之。
⑵南浦:南郊外水邊地。清江:指錦江。萬里橋:在成都城南。蜀漢費祎訪問吳國,臨行時曾對諸葛亮說:“萬里之行,始于此橋。”這兩句寫望。
⑶風塵:指安史之亂導致的連年戰火。諸弟:杜甫四弟:穎、觀、豐、占。只杜占隨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
⑷遲暮:這時杜甫年五十。供多病:交給多病之身了。供,付托。
⑸涓埃:滴水、微塵,指毫末之微。
⑹日:一作“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