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載的《芭蕉詩》

? ? 北宋大儒張載用芭蕉為喻象寫過一首《芭蕉》,其詩云:

? ? “芭蕉心盡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隨。

? ? 愿學新心養新德,旋隨新葉起新知。”

? ? 芭蕉中間的心是卷著的,長成了、張開了后葉子就是平的。一片枝葉展開,寓意著明白了一個道理,“芭蕉心盡展新枝”,就是剛想明白一個道理。“新卷新心暗已隨”,剛展出一片枝葉,里面又卷起了一個新的心,卷起的這個部分看不見,道理就不明,就暗了。剛想明白一個道理,新的疑惑又出來了。“愿學新心養新德”,想要學習芭蕉的新心,去培養我的新德,明白新的道理,“旋隨新葉起新知”,隨即又跟著新的枝葉,明了新的道理。

? ? 這就是《大學》里講的“日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里特別重要的是張載翻轉了芭蕉這個喻象。其實芭蕉和蔥常用在佛家的意象中,蔥管剝開來以后里面是空的,外面實,里面空,說明本質是空。芭蕉心也是如此,芭蕉的枝葉是實的,里面的心是空的,空心為本,實的枝葉為末。所以你看張載的力量有多大,一翻轉過來,一個佛教的喻象變成了儒家強調的生生之理的象征。所以這詩不好,但又真好。

? ? 希望大家有時間多讀讀《張載集》,特別是其中的《正蒙》。張載特別強調“寫”,“寫”是一種功夫。他一直認為心跟文字是分不開的,一個人道理說不通、文字有問題,一定是因為心有問題,一個心沒問題的人,文字一定沒問題,這是他的基本理念。這個觀念在宋明理學的傳統中非常獨特。

? ? 連程顥也說:“《西銘》(張載作)某得他意思,卻無子厚(張載字子厚)筆力”,大程子也表示其文字的力量達不到。他不覺得文字的力量達不到是思想的問題,文字和心是割裂的。就這一點來說,張載說的應是對的。如果沿著張載的脈絡下去,朱陸之辯可以休矣,陸九淵那種成圣賢要不要讀書的問題本身在張載這里就不成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已經到了2017年底了,還有10天到新的一年,沒有時間的緊迫感,反之甚至開始盼望新的一年快點到來,好給自己一個極佳...
    孟yueling閱讀 264評論 1 1
  • 談到“成功”,很多人以為那是一個設定的目標,要拚命去追求。其實,“成功的感覺”只存在于事情如愿當下的一剎那。如愿后...
    謀商學院閱讀 343評論 0 0
  • 補習班結束以后,我回到家,放下書包拿起一塊面包來吃,一不小心面包掉在地上了。 慢慢地,一只螞蟻爬了過...
    咔咔嚓閱讀 43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