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似乎在給自己定計劃時都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正常來說需要四小時的工作量,卻以為自己兩個小時就能完成。于是乎,在晚上十一點前繼續心安理得地刷知乎、看B站。時間到了開始干活后,卻發現自己的效率遠沒有以為的那么高,所以只能犧牲睡眠時間熬到更晚,或者將一部分工作堆到明晚再干。
其實從更深層次來看,等到晚上才開始想學習的心理狀態,是因為對白天碌碌無為的愧疚感所進行的補償,本身也就是一種拖延癥行為。
【真閱打卡 岳壇20170623】
【自由卡】
1.閱讀書目: 《自控力》 第三章
2.卡片內容:
“時間泡沫理論”——我們辦一件事所需要的時間,與我們最初給自己定下的時限是成正比的。比如一件只需要一小時就能完成的工作,你卻給自己定了一天的時間去做,然后你會發現自己的工作效率變得低下,突然間會冒出大量雜七雜八的事情作為泡沫填充了自己的工作時間,最后,或許一天過去了你也不能按時完成那個工作。
我似乎在給自己定計劃時都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正常來說需要四小時的學習量,卻以為自己兩個小時就能完成。于是乎,在晚上十一點前繼續心安理得地刷知乎、看B站。時間到了開始干活后,卻發現自己的效率遠沒有以為的那么高,所以只能犧牲睡眠時間熬到更晚,或者將一部分工作堆到明晚再干。
其實從更深層次來看,等到晚上才開始想學習的心理狀態,是因為對白天碌碌無為的愧疚感所進行的補償,本身也就是一種拖延癥行為。曾經甘于庸碌的生活而混著日子,后來因為愧疚心理刺激而在深夜里挑燈夜戰,最后因為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而急于求變,如果不能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便會產生那種焦慮感和迷茫感,會懷疑自己現在的所作所為到底有沒有意義,然后慢慢冷卻掉這些天支撐著自己努力的那股熱情,最后,又重新回歸那種混日子的狀態。
焦慮帶來的只有失誤和盲目,靠犧牲睡眠時間去學習、去工作,借此來緩解自身的焦慮感,只能打破生活本來的平衡,卻得不到自己所希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