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開學時,八點趕到學校,一直等到十一點,可是生意寥寥,坐了一上午居然只有八九個報名的,不過也難怪,高三在開學前補了六天課,放假時規定學生要下午來,難得在高考沖刺前有一天休息的時間,當然要充分利用,好好放松一下。
不知不覺想起了以前開學的往事,記得小時候,每到開學的時候就是緊張的時候,因為放了一個長假,玩得很開心,正月里作業一般都沒興趣做,但第二天開學報名老師會檢查作業,沒做好肯定會被批一頓,于是開學前那幾天晚上,都是緊張趕作業的時候,第二天報名時,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看到老師檢查作業,生怕老師批評,或者發現作業是這幾天趕的,說來實在有點緊張。自己做了老師,才知道老師有時根本沒空細看這么多作業,哪里會管什么是最近做的還是按天完成的。
最近朋友圈流傳一個段子,說開學了一個小同學摔倒了,跟老師說人沒事,作業全摔進溝里,老師說你的套路好深,這自然是笑話,不過我開學途中因為高興摔倒在地,作業被弄臟倒也是有過的事。
交了作業,報了名就要交錢,我們讀書的時候錢交的不多,但很麻煩,因為每個月要交米,每期還要交八斤黃豆,一斤辣椒,一看這些交的東西,就知道我們,整天吃什么?天天豆腐唄!當然后來讀高中就不用交黃豆辣椒了,直接交米和伙食費就可以了,到今天我女兒開學時,錢都不用交了,學校給個賬號直接在銀行轉賬或網上充值即可,估計在不遠的將來卡也不用充了,直接帶手機掃描一下付款就可以了。
交學費是天經地義,可有一年我大弟開學時居然要自帶桌椅才能報名,于是乎整個校園內好多家長背著大大小小規格不一的桌椅,這成為當時學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現在想來實在匪夷所思,我不明白那些管教育的領導究竟是怎樣想的。
當然最為奇葩的是,當時不知從哪一年開始學生報名,一定要憑所在家庭交清教育附加費的條子方可報到,那個時候農民的負擔重,每個人的教育附加費就是一百多,一家至少五個人,就是五百多塊錢,這個數字遠遠超出了學費。我記得有一次,我爸帶我小弟去報名忘帶教育附加費的條子,不得不來回了三十里山路拿回條子,等到下午才報上名。
這都不算,更離譜的是我們生產隊上有一個家長,有五個女兒,前面三個女兒都沒讀書,后來不知聽誰建議,決定讓后兩個女兒去讀一下書也好,于是就帶了第四個女兒去學校報名,結果一問據說要交齊教育附加費才可報名,他一氣之下就干脆又帶女兒回家了,當然后來第五個女兒也沒去就讀了。可以說,這些女兒都目不識丁,在家里嫁人生子也沒事,可是等到小女兒長大后,看同齡人大家都到外面打工,自己也很想去,經不起她的反復央求,于是父母也就同意她跟著遠房親戚到外面進廠打工,誰知進廠的時候,要她填個名字也算勉強過關關了,再要她寫份簡歷,她就一籌莫展,不得不羞愧的打道回府,于是從此就死了去打工的心,回來也怪死了自己的父母,但有什么辦法呢?
現在想來,國家的政策比以前要好得多,實行了九年制義務制教育,讀高中也有貧困學生各種補貼,讀大學條件差的可以申請貸款,雖然不是每個人都享有,但畢竟都有機會,像以前那樣一家五個女兒目不識丁的悲劇應該不會再發生了。
可問題是讀書的機會有了,可孩子們讀書的欲望卻淡了,從教二十年來,看到有很多人往往在新學期開始就選擇放棄學業南下打工,有的人還留了一個退路,比如說保留學籍等以后回來參加高考,有的人連電話都沒打一個就不再來學校。當然也有以前放棄學業揚言不讀的同學開學時又來了,怯怯地問老師還可以報名嗎?讓我哭笑不得但還是高興地收下他。
開學第一天,我希望所有孩子在新的學年都能夠開開心心地報名入學,用自己的努力去創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