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完美主義者,也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值得更好的對待……這是不是一個很悲催的世界,一個很頹廢的現狀?
引子:
某一年的八月,參加一個培訓班,晚上的課程是玩紫砂土,從一個球開始,善待它如同善待你自己,然后塑造成你心中想的造型……
過程中的感受是從來沒有那么認真的對待自己,幾經呵護后出來的成品是很圓潤的泥娃娃,然后老師邀請參加人員轉圈,找到自己喜歡的作品,坐下來略加改善,幾個回合以后,我再回到自己的作品之前,簡直是欲哭無淚。我的圓胖子已經被改造成了長瘦子,而且憑空多出來兩只手……那一刻我很難受,坐下來的第一件事,盡我所能,試圖想恢復到原先的作品……但是再努力已經不是最初自己的作品了。同期的學員評價我——完美主義者。
很驚訝:我如何稱得上完美主義者?很多事都那么的沒有要求(俗稱“好說話”),衣服拎了就走,天天一個馬尾辮,除了幾個特殊氣味的食物,基本不挑剔。生活上的要求過得去就行,對家人也沒有進一步的要求。人際關系上,只要自己能幫的是一定竭盡所能。
細思細節(現狀):
家里物品如果壞了,我一定是丟了重新買,而不是想辦法修。
一件事情開始之前必定是把所有的物品、準備事項全部準備到位。
帶孩子出門,恨不得把整個家都搬上。
做一個決定,想做一件事情必須達成。
在一項制度沒有準備齊全之前,任由前制度的混亂,不做簡單調整。
帶娃出去游學的前期,會把自己所有的人際關系用上只為家長省點錢。
……
結果(反饋)
被家人抱怨太浪費,為什么不能像***一樣節約,一點沒有經濟頭腦。
出門帶的物件有好多原樣帶回,費時費力,還被批評……
被批評太過任性,想怎樣就怎樣,為什么不可以想辦法克服或者走另一條道路解決?
太過一定達成的愿望讓他人覺得強制和透不過氣的感受。
混亂讓員工更無所謂的尋求自己的舒適區……
而費心費力的游學,還有家長要求公布賬單細節清單……
感受和感悟
其實自己不是萬能的,人生中有許多能與不能,感受自己的當下,接受自己的不能,不讓自己因為不能而處于焦慮和內疚中。
事事不是全部都重要,問自己的內心當下最重要的是什么?做最重要,放下其他,哪怕會產生混亂,同時接受短暫的混亂。
與其頭腦中有很多想法,不如問自己第一步最想做的是什么,然后落實行動。做了才知道距離目標有多遠,不做永遠停留在理想狀態,永遠是理想主義者和完美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