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你的無能為力,我還是依然愛你

昨天我遇到了一點自己解決不了的麻煩事,去找先生商量對策。先生幫我想出的兩個解決方案,客氣的說是可行性不高,直白的說就是完全行不通。先生覺得挺可惜,幾次說服我再考慮一下他的方案無果后,轉而闡述這件事其實并不是我想像中的那樣,我完全是多慮了。

坦白的說,這件棘手事著實給我造成了困擾,在面對時難免產生無助感,情緒很低落;而先生又特別想幫我快速的從這事里走出來,就在各種角度用各種例子來證明我的擔心有多傻。這樣的結果就是,在我看來先生沒有同理心,不能站在我的角度來體諒我的心情;而先生覺得他提出的每個解決辦法都被我否掉,舉的每個正面例子都被我用無邊的黑暗淹死,所以在他看來我并不是來尋求幫助的,是來找事兒的。

很快我倆情緒都很激動,我想通過轉身離開的方式逃避這種壓抑,先生很生氣的表示“以后你愛咋咋的,我再管你就是孫子”。

這類爭吵不是第一次發生,細回憶起來,差不多只要出現他不能幫我解決的問題,我倆就會發生類似的爭吵。在那一瞬間我的怒氣值達到了頂峰,不能幫忙就算了,還給我添堵。此時我的腦袋里由“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八個字組成的大條幅迎風招展風姿妖嬈,并且開始嚴重質疑自己什么要和這個蠢貨在一起。就在“不過了”這三個字破殼欲出的一瞬間,我突然意識到,他也許并不是在和我生氣,可能是在和自己生氣。

我被這個想法驚了一驚,站在當地深呼吸了一會,平靜了一分來鐘。先生看我一直深呼吸,以為我不舒服,強壓著怒火過來扶我“你坐下,坐下。”

坐到椅子上,“你是在和我發火,還是在向自己發火?”

先生背靠窗,抱著雙手梗著脖子:“我跟你說我沒生氣,我就是不明白這點事你至不至于。”

堅持問:“你剛才那么激動,是因為我的問題很愚蠢,還是因為發現自己解決不了這件事,對自己無能為力的憤怒?”

謝天謝地,就算在爭吵中,我的聲音也能傳到他的耳朵里。先生愣了一下,可能是被我不按套路吵架的問題弄得不知所措,接著他開始思考我的話。差不多用了半分鐘的時間,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先生緊繃的表情放緩,因為爭吵而僵硬姿態也變得柔軟。

一直離我一個身位遠的先生主動過來給了個抱抱,長長的吁出一口氣,用帶有一點尷尬又有一點愧疚的語氣說,“就像你說的,你來找我的時候一定是這個問題你解決不了,所以才需要我幫助。今天這個事真挺煩的,我琢磨了半天,確實沒啥辦法解決。我覺得自己挺沒用的,居然幫不上你。”

我挺疑惑,“那你就告訴我你沒啥好辦法就行了。”

“那樣的話我不就是在敷衍你了嗎,我必須得給你想出辦法才行。”

“可你自己都知道你的辦法不咋樣,你還非勸我接受,而且你也承認這事挺煩,那你還非得說服我這事不算個事干嘛。”

“我總得做點什么,你來找我求助,我得幫你解決了才行。”

恍惚記起幾年前發生的一次激烈爭吵。因為業務拓展,公司要調我去另一個部門,領導承諾會調整我的級別和薪資水平,我算了算了,調整之后我的工資能有40%的漲幅,而且新部門新項目,露臉機會多,晉升機會也多,傻子才不答應呢。

倒霉就倒霉在調動前領導離職了,新來的領導希望我能按原計劃調動以保證項目按原計劃進行,但不認可待遇調整。因為之前領導的承諾沒有落到紙上,所以我一下就落到了很尷尬的位置,不調動可能會被新領導打壓,調動我也很吃虧。這種情況下我糾結了好幾天,和先生談及此事尋求幫助時,也和這次一樣,最后我倆吵了起來,吵了些什么不記得了,只記后來我氣得上不來氣時,先生一邊給我順氣一邊說,“我是真沒用。”現在想想,其實那個時候他就告訴過我原因,可惜當時我只把這句話當成了他負氣的話。

我總結了一下這個心態,大體就是,當你需要我幫助時,我卻幫不上你,但我并不想承認我的無能為力,那就從另一個方面告訴你這不是一個問題。雖然我不能幫你解決他,但是我可以說服你忘記這個問題,當這個問題不存在的時候,自然也就不存在我的無能了,但當你一再否認我的提議時,我就不得不再面對這個問題,再面對我的無能了,這種無力感非常不好。舉個例子差不多就是你想吃一個桃子,很可惜我沒有。可我不想承認我沒桃這事,就勸說你別吃桃了,吃個蘋果吧,蘋果比桃好吃。可如果你還是堅持要吃桃,我就會很生氣,生氣你非要吃桃這個過份的要求,而忘記了你本來就是想吃個桃。

我很懂這種感覺,因為我也是這樣的人。很長一段時間,我也看不得先生情緒低落,一旦發現他的不開心,就得刨根問底的挖掘他內心,想辦法哄他開心,如果哄了半天也不能讓他振作起來,那我就會感到無比憤怒,大體的感覺就是這點事算個屁啊,你快振作起來來,你為什么要不開心啊,快開心起來啊,我這么努力的哄你開心,你為毛不開心啊。為此我和先生也常常有分歧,先生不能理解為什么他不能偶爾的失落一會,而我不能接受不能把他哄開心這件事。

一直到看了武男神的書,書里有一個很新的觀點叫提供抱持性的環境,中心是要允許并接受對方的情緒表達和釋放,正面情緒負面情緒都可以自由的流動。第一次接觸到這個理論真的很感慨,從那以后我開始接受自己不能控制的事,也接受對方情緒的流動。反倒發現我不再刻意的改變他情緒時,他能更好的釋放,更快的從低落中走出來。而他也明白,我需要的是解決方案或者釋放情緒,

我把這段感悟作為讀《巨嬰國》的讀后感和讀書推薦說給朋友聽,朋友聽完若有所思的問我,如果當時先生不是嫌棄他自己,而就是在嫌棄你呢,這時要用什么心理分析來解決。

是不是傻,這還用什么心理分析,他都嫌棄我了,這種男友不分手還留著過年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