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要高考了,激動地我昨晚一夜沒睜眼。雖然高考和我一毛錢關系都沒有,但是我還是給與了高度關注,并密切跟進事態進展。話說這是一個比奧運會還要拉風的日子,天氣炎熱炙風陣陣,莘莘學子端坐桌前揮汗如雨,賽過烈日下勞作的農民伯伯。
高考對于中國學生的重要性不必多說,一年一高考,一考定終生。這個日子,整個社會都在陪考,各級各部門領導、交警、武警、各協警、老師、家長、小吃攤......
這其中最辛苦也最投入的當屬家長們,可憐天下父母心,恨不能進去替考(前提是有這本事),全程陪同吃住行。父母真的很偉大,為了孩子什么事都干得出來。家長當然是為了孩子好,所以百般介入,但是并不是所有做法都靠譜,下面幾點對孩子的傷害不亞于三聚氰胺!
1)過度關心導致孩子獨立性的缺失
啥事都不能太過分,尤其是照顧孩子,太過分就是害了孩子,這也是家長容易犯的錯誤。誰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心肝寶貝,所以百般呵護,不注重鍛煉,不讓孩子承受挫折,認為以后長大了就會好的,可是事實卻不是這樣。埋下什么種子就結出什么果實,不經歷挫折,日后一定會被摧殘,不去獨立承擔,日后一定懦弱可憐。關心孩子就讓他有獨立的能力,只有那樣才能讓孩子離開自己后瀟灑的生活。
2)灌輸自身觀念導致孩子缺乏自由意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知識體系,先不說對錯,我們總喜歡用自己的觀念來解讀和影響別人,這是很本能的事情,所以這個世界充滿了摩擦和傷害。家長教育孩子是基于自身的經驗,當然這些經驗作用很大,能夠提供很多的參考,能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傷害。但是很多家長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以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成人形象來教導無知的孩子,很多時候這種教導是那么的生硬,把自己的觀念硬生生的灌輸給了孩子,讓孩子必須認同,最終孩子延續了家長的觀念。孩子是不成熟的,就這樣孩子失去了自由意志,成了家長觀念的延續,這是一件極其可怕的事情。這需要我們家長調整自己的觀念,我們要能接收不同的聲音,我們要知道自身的不足,我們要陪著孩子一起成長,而不是做孩子的偉人。
3)激勵方法不當導致孩子價值偏離
舉個簡單的例子,孩子要高考了,你會怎么鼓勵他好好學習考個好成績?聽過很多家長說:等你上了大學,學習是多么的輕松,女孩子是多么的漂亮,玩的東西是多么的豐富,現在要拼命的學習;或者有的家長說:我們家就你一個孩子,就靠你光宗耀祖了,你要考不好對得起八輩祖宗嗎?我省吃儉用供你上學,你要考不好對得起爸媽嗎;還有的家長很直白,你要考上某某大學,我就給你買什么什么東西。這也都是激勵的方法,但是家長不能圖一時的刺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假如孩子真的認同這種說法,也許考上大學以后會沉浸吃喝玩樂,也許會因為沒考上而背負嚴重的精神負擔。這對孩子的發展都不好,學習考試并不是人生的劫難,而是人生的樂趣,所以多問問孩子的想法,讓他談談自己的理想,和孩子更加心平氣和的交流,一起探尋有價值的未來。
最后回到高考,慎重提醒家長要首先調節自己的心態,放輕松,正常一些。緊張和躁動正是不自信的表現,不要讓這種不自信擾亂了孩子平靜的心。高考是大事,那是對于孩子,高考也是小事,那是對于家長,讓孩子去應對自己人生的考驗,從高考做起,從現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