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這個世界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認清這個世界事實上是怎樣的,并在接受這樣的事實的前提下努力去做一點事情。
這就是李光耀全部的人生和政治哲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當我第一次知道新加坡是個缺水的國家時,很是吃驚。
最早對新加坡的印象來自于課本上的一張圖,圖中魚尾獅眺望著遠方,它的嘴里吐出強勁有力的水柱,水花流向河水、奔向大海,目之所及,處處有水。
地處赤道,雨量豐沛、四面環海的新加坡是一個缺水的國家說什么都會讓人難以置信。
水資源的確是新加坡人難以釋懷的一塊心病。在三四十年前,新加坡很缺水,人們要拿著水盆、水桶到街上的公共水龍頭排隊接水。
如今,缺水的記憶之于新加坡已經成為歷史,但人們對水的敬畏卻與日俱增。1965 年,新加坡被迫脫離馬來西亞,宣布獨立時僅有 581 平方公里土地面積,僅僅是一個資源匱乏尤其是水資源短缺的彈丸之地。
新馬合并時,馬來西亞政府允許新加坡50—100年可以抽取洛佛河河水,但當兩國關系交惡,馬來西亞政府便要求漲價或斷水。這一招無比精準得鎖住了新加坡的喉嚨,對其造成致命打擊。
新加坡政府痛定思痛,咬咬牙砸下重金來淡化海水,以解燃眉之急。盡管新加坡科技發達,技術先進,但是海水淡化的成本卻是一個不能不考慮的現實問題,畢竟這是一項涉及到子孫后代的宏大工程。
新加坡人喝的是馬桶水?這從來不是一句玩笑話,而是真實地發生在每一位居民身上的事情。
水資源問題的第二種方法,是回收所有的工業和家庭生活廢舊水,然后經過各種過濾和消毒,使其達到飲用水標準,即所謂的新生水。2002年,新加坡研發出的“新生水”,已經超越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標準。
不過當時,人們對此心存疑慮。于是,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帶頭喝水,主動在在國慶大會上推動“新生水”的引用。
第三個措施是把充沛的雨水轉化為飲用水。新加坡政府在全島范圍內大興水利設施,修建蓄水庫和蓄水池。計劃把全島集水區的面積擴大到全島面積的90%,以“采集每一滴雨水”。
新加坡即使水資源十分稀缺,卻沒有限制城市的發展和工商業的擴張,而是下定決心供應足夠的水,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而這一切李光耀密不可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李光耀是誰?
尼克松曾說:李光耀的舞臺太小,他如果生在另一個地方,另一個時代的話絕對是并肩邱吉爾,迪斯累利和格萊斯頓的地位。
他是漢族客家人,祖籍在廣東梅州市,曾任新加坡最高領導人,被譽為“新加坡國父”。在2015年年03月23日凌晨3時18分,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91歲。
在李光耀先生過世后的第三天,他的靈柩從總統府移至國會大廈供公眾瞻仰。
據《海峽時報》現場報道,當日國會大廈前排起了長隊,隊伍排到了幾公里外的克拉碼頭,穿過了新加坡河,隊伍需要八個小時才能消化得完。
李光耀被稱為“先賢”當之無愧。
他利用冷戰的微妙局勢,小心翼翼又不失尊嚴地維護了小國新加坡的安全;又及時抓住70年代后新一波產業與經貿爆炸性成長的浪潮,使新加坡從一個面積微小、資源匱乏的農業小島變成了世人稱羨的夢幻般花園國家。
雖有批評者將新加坡形容為“保姆之邦”,國人從搖籃到墳墓,都受到政府的呵護。
其實,這也反映了李光耀巨細靡遺的治國作風,從機場的建設到個人的行為,從語文及種族政策到國人的婚嫁及生育問題,都有李光耀的意志和身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攢錢的速度永遠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蝸居》里的一句話道盡中國買房人的辛酸。
此時,新加坡的大部分居民已經實現了“居者有其屋”,雖然這與他們的人口有著重大關聯,但是李光耀提出的“組屋制度”發揮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新加坡的組屋制度,是在社會發展落后,政府財力也十分有限,民眾住房條件較差的背景下推出的。當時,李光耀提出的口號就是,要實現新加坡人"居者有其屋"。
在過去幾十年里,新加坡興建了約百萬套組屋,全國約84%的人住進了組屋。在實現“居者有其屋”的同時,組屋計劃也確保了勞動力,帶動了新加坡工業。
網絡上有位移民到新加坡的人說,在新加坡,月收入3000美元,納7%的稅,一般3年左右就可以申請按揭買一套房子,這在北上廣是不能想象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李光耀一生只哭過兩次,一次是他母親過世的時候,另一次是在新馬分家之時。
李光耀始終認為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在地理、經濟以及血緣上密不可分,理應攜手走上富強。所以,被無情拋棄的時候,他雖號召國民務必面對現實,保持冷靜,自己卻在電視里幾度哽咽。
李光耀這一哭,也讓許多新加坡民眾丟了信心,甚至當時還出現了一波移民潮,很多人選擇逃離這個看似沒有前景的新國家。
面對現狀,李光耀帶領的政府并沒有怨天尤人,反而用積極的態度把壓力化為動力,想盡辦法動員一切力量去解決問題,最終取得突破。
在全球資源匱乏的今天,讓孩子學會節能意識依然重要,但是對孩子更加重要的是,要學會在已有的現實逆境中,不放棄,設法想出辦法來解決問題。
這也是李光耀的人生哲學。
天使和堅果派,帶孩子去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