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

中秋之前,在邏輯思維公眾號上看到和菜頭寫的一篇文章《給自己一個小目標:每天寫點東西》,遂寫此文。

我大概是在初中開始堅持寫日子直到現在,很多年了,一直保留這個習慣。很清楚的記得那時寫日記時老師安排的每日任務,真的是叫日記,因為每天都要寫,很痛苦。原因有二:1、自己并沒有理解為什么要寫日記;2、每天都寫,著實痛苦。在這段痛苦經歷后,荒廢些時日。慶幸之后不久便看到一篇文章,它說寫日子最大的好處在于當我們老到每天只能躺在搖椅上曬太陽純粹的熬自己的時候,翻開自己那么多年的日記,它是真實的,是不加修飾的個人回憶錄。同樣,他也見證了寫日記的年紀到現在的糟老頭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

正是由于看了這篇文章,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直到現在。我大概已經有了七八本日記本了,偶爾也會粗略翻看,或許時間尚未沉淀,亦或者現在焦急萬分,并沒有看出我堅持寫日記的高大上的一面。不過好在,也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字確實不再像之前那么難看了,我是到了高中才開始練字,現在也每周都會描紅,算不上一手好字也勉強看的寫去。二是看字能大概知道寫日記時候的心情,如果這篇日記字寫得還算可以,當時必定是泡上一杯茶,沖上一杯咖啡,點上一支煙,心安理得的寫日記,很多年的習慣了。還算是小有收獲。

正式寫文章大概是12年在博客上開始的,當時只是描寫一段時期內的心理變化,完全不成系統性,可能一年也就寫個三五篇的樣子。剛好前段時間看了三公子的書,在時間長系統性的堅持寫作,剛好看到了和菜頭的這邊文章,給了我更堅定的想法。

和菜頭說寫作的真正壓力來自于完成一件事情的壓力,文章的好環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完整的經歷了一次創造,而且是在城中心理壓力下完成的這次創造。從此,你就擁有了創造者之心。通過寫一篇文章,可以建立起對完成一件事情、創造一個事物的真實體驗。于是,人就從腦海里奔逸不休的各種想法里擺脫出來,專注在手頭一件事情上,由此回到了真實的現實世界。 重新獲得了對完成一件事情的正確感知,這就是創造者之心的大用。

對于和菜頭的觀點我是深有體會。寫文章和寫日記不同,日記可以天馬行空,前言不搭后語,太過隨意。而文章卻不是,即便我在初期寫的那些亂七八糟文章時,也是有壓力的。不求轉發天下,最起碼我的態度就是寫一篇完整的文章,講述一件完整的事情。中間會考慮標題的選取是否得當,文章脈絡是否清晰,措辭是否精辟,最后還要回過頭檢查一下錯別字。這些都是在寫日記中不會去考慮的問題。同樣也就是和菜頭所說的完成的額創造一件事情,在創作的過程中,以及完成創作之后的長久干事不同的。它是完全自我的一種表現,就像每次坐公車經過南京長江大橋廣播都會介紹南京長江大橋始建于1960年完全有國人自己建造的世界級大橋。這是值得驕傲和自豪的!同樣,當自己獨立完成一篇文章并且基本算是合規的感覺是一樣的。It's myself.

和菜頭在文中還說到寫作是個自我不斷受到挫敗,遭受傷害的過程。結果可能有三:

1、一段時間止之后就放棄了,大多數人都是如此,不必對此感到遺憾。

2、寫了一段時間之后漸入佳境,發現自己在寫作上的才華,并且獲得了人們的認可。

3、寫了一段時間之后沒有任何變化,但是自己已經把寫作當成一種樂趣,用于記錄自己的生活和想法,同時把寫作作為一種幫助思考的方式,在寫作過程中完成了清理思路的工作。

三種想法之前都有考慮過,比較擔心的是第三種,寫了一段時間還是老樣子,沒有任何長進也沒得到認可怕是堅持不下去。其實,我一直并未考慮過靠寫作養家糊口,那又何來的擔心呢?只能說是更加深刻的認清了自己。如果能是第二種那自然皆大歡喜。

無論如何,寫作是件修身養性的樂事。如果想要在這方面有所簡述,同樣是需要一萬小時定律的。現在確實有很多人靠在網上寫作賺了些錢,大都是靠自己的堅持,也就是一萬小時定律做到的。郭敬明、韓寒這樣的人必定是少數,但也并非除了郭、韓別的人就不能寫作了。寫作不一定是為了要揚名天下,當做業余愛好也是極好的。就像每周都會跑步一樣,只是在跑步的時候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呼吸、心跳、節奏、旋律的快感和跑完之后的淋漓大汗。

最后,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堅持堅持再堅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