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菜凡俗,也挺好

圖片發自簡書App


婆婆很喜歡腌菜,婆婆腌菜可以說是腌得很有氣勢。也許是與生俱來的心靈手巧,婆婆幾乎沒有向誰學,無師自通,會腌各種菜。

我們倒有了口福,哪怕是一塊腌蘿卜干,也是很香的。腌菜的品種是隨著四季各樣蔬菜的上市,也在變化著的。所以腌菜在我們家是四季常備,無論是佐餐,還是當主菜,總是習慣了不可缺少。

在一個小房間,支一口小水缸,菜腌在缸里,留著整個冬天慢慢吃,這是最原始的腌菜。

婆婆是怎么腌菜的呢?

秋天是大頭菜的(青菜的一個品種)收割季。婆婆從田里割回來大頭菜,拾掇干凈(去掉老葉和根),把菜放在陽光下晾曬一整天。晚上在依次排開捧到廊檐下。這樣的事兒要重復個四五天,等菜葉有些干癟發黃了,就放著待用。

腌制前,腌菜的容器——小水缸要洗刷干凈。放上半缸的清水,用上抹布擦洗內壁。小水缸被羼水,攪拌,倒出,這樣循環好幾次。最后會用一條白毛巾,擦干里頭的水漬和渣滓。婆婆會檢驗查毛巾的干凈程度,直到確信無塵埃污垢。    

圖片發自簡書App

  

開始腌制,那堆大頭菜被放到小房間的地板上。挓挲開的菜梆子會被撇下來,然后把菜豎著切,切成小瓣后,一瓣一瓣地緊挨著放進水缸里。

婆婆說過去的家里人口多,能吃,一株菜切成兩瓣腌。吃的時候,撈半株出來,做熟的腌菜就是滿的一小盆。現在的家里人口少,吃不動,腌菜就不那么腌了。要一株切成四瓣腌。吃的時候,也是撈一瓣出來,做熟的腌菜就是淺的一小盤,看上去就精致了許多。同樣的,腌菜的大水缸也被換成了小水缸,或者是壇子。


圖片發自簡書App


等婆婆把菜全切成四瓣。就往水缸里放第一層菜,菜排得整齊,菜與菜之間不留空隙。然后兩手拄起一根圓木棍,使勁地把菜往缸底壓下去。按壓的次數要多,微微壓出了菜汁,然后撒上一層鹽,加入一兩個朝天椒。

多少斤菜放需要多少鹽,不能多也不能少。鹽少腌菜會提早變酸變壞,鹽多了那口味也就咸了。


待水缸里的菜與缸口齊平,就搬一塊磨了多年的溜光滑潤的壓菜石,壓在了水缸的最上面。頭幾天得壓得緊緊的。整個腌制過程不得有一點油星,否則菜會霉爛。最后覆蓋一層塑料膜就行了。腌滿菜的水缸,還得抬到小房間的角落里,要曬不到陽光的陰暗處。    

在秋末或者初冬的天氣,有太陽的日子中午還是有些熱,所以腌菜發酵一個禮拜就可以吃了。腌菜的味道,先甜酸香脆,吃著吃著會慢慢變咸。名副其實的腌大頭菜,喝稀粥,吃稠粥,甚至午飯,切上一盤油炒腌菜絲,幾時吃都是香的。就這么吃著吃著,天也就涼了,腌菜也就能儲存住了。大自然和人配合得是非常的合拍。


圖片發自簡書App


如果在北風呼呼叫的冬天,煮上一鍋腌菜魚頭湯,是再鮮美不過的晚餐了。婆婆還會用豆腐皮包酸菜肉包子,這是我最愛吃的,有一種貼心貼肺的暖。那時候望著浮滿白亮亮腌菜的小缸,這一冬,胃始終都是踏實的。

有時,我是很想跟著婆婆學會這些家務活兒。女人,總擺脫不了瑣碎的活計,特別像我這樣,是在農村長大的女人。能看看書練練字固然也好,可腌菜,對我來說也一樣的重要。過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過法。我,就喜歡這種煙火味極濃的凡俗日子。凡俗的日子,挺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