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閱 | 讀楊絳:惟愿一場更溫柔的等候與您相遇

世態人情,比明月清風更饒有滋味;可作書讀,可當戲看。書上的描摹,戲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藝作品;人情世態,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驚,令人駭怪,給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娛樂。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對觀眾的藝術表演。

——楊絳《將飲茶》

翻看書摘,目光又在這段話上停留了很長一段時間。不似大多雞湯文的摘錄,楊絳先生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作品反而是《將飲茶》。因為它讓我想起與朋友的一次相約小聚,分享暢談了很多,后來讀《將飲茶》才發現,當時一晚上的話總結起來,莫不如楊絳先生這百字凝練得到位。

煙火人生,世態人情,不論是引你嘆然、令人發指,又或哭笑不得、無可奈何的,總歸要去經歷,才能懂得其間奧義,才能明白萬事存在與發生總有其必然道理。我們所要做的,應該是接受其存在的事實,做出符合自我三觀的價值判斷和行為處事,并不斷完善自己人生的這本大辭典,繼續達觀看世界,認真過生活。

所以對我而言,對一個作品印象深刻,必定是它與當時的自己產生默契、達成共鳴。這也是文學帶給人的慰藉。

《將飲茶》僅是楊絳先生作品里特別小的一部分,讀她的書,無論何時總能找到最貼己的感受。

所以不得不說楊絳先生是大家,才情無雙做學者的同時,亦能義無返顧地投入到柴米油鹽的生活中,將經歷當修行,把世事看通透,這所有都與她本心葆有的那份純粹有關:一生與愛同行,本分地做著自己珍愛的事業,不強求不索取,卻將無盡的精神財富和人生智慧與世人共享。

于是心里立下一座豐碑,沉痛于當世又去了一位大師之余,更為先生的大圓滿合十祈福。封面照片是為悼念先生仙逝,在四號線地鐵里專設的燈箱——“我們再見了,您們圓滿了”。是啊,只愿另一個世界里有一場更溫柔的等候,繼續譜寫著他們仨的團聚。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在mac上使用VirtualBox的時候,經常安裝完畢,發現虛擬機分辨率很低,無法調節 解決方案如下: 1.正常安...
    釣小魚的貓閱讀 5,736評論 0 0
  • 你出生不是專來為了游手好閑追求逸樂生活的,你不能一天到晚都在吃喝玩樂不務正業。工作不是你的敵人,而是你的朋友。如...
    一代鮮師閱讀 724評論 0 0
  • 人真是個奇怪的生物,悲秋憫懷,總愛念舊。 乘車經過老校門時,我久久望著那幾個褪了光彩的、黃色的大字,直到看不見了。...
    一世無塵閱讀 28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