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帝都東西的觀展指南 | 博物館合輯


答應了你們很久的博物館觀展指南終于寫出來了!

這次專心寫寫帝都的博物館(包括美術館)觀展指南,主要建立在我個人的審美和愛好基礎上,如果你問我“帝都必去的博物館有哪些?”我實在無法回答你,但是如果你喜歡我的風格,下面這五條線路或許適合你。

-東北部-

紅磚美術館—觀復博物館—雜書館

2016年我在紅磚美術館拍的一張照片,非常喜歡

2016年我就寫過紅磚美術館(回顧點這里)。在我看來,紅磚美術館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巨大的藝術品了,光影溶溶,木石冉冉,全都是美麗的展品。室外園林展出的藝術品很好地和中式花園融合在一起,而室內的展覽則會定期更換,一般都是國內外現代的小眾展品,很多裝置藝術和影像展覽都是別處少見的,我發自內心地推薦大家去看。PS:喜歡這個感覺的朋友還可以去廣州的紅專廠,一座罐頭廠改建的藝術園區。

2017年在觀復博物館

觀復博物館我去年也寫過了,鏈接在這里:觀復博物館 | 這一次逛展,我和老爸都很滿意。這個館除了適合貓咪愛好者之外,對中國明清瓷器、家具、門窗等感興趣的朋友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part,而且相對于公立博物館,這個私人博物館的展品更小家碧玉,有煙火氣。如果對這個野路子的小博物館有疑問,可以看一期《收藏馬未都》作為出行先導片。

高曉松先生在雜書館

雜書館之所以歸在這里完全是因為對館長高曉松的私心,(常聽說有人在館里偶遇他,我反正是沒有)館內對各個年代的書籍和雜志分門別類擺放,姑且算作書的博物館吧。很棒的是雜書館只有周二閉館,剛好填補了我周一沒有博物館逛的空缺。


-東五環外-

中國鐵道博物館—798藝術區—中國電影博物館

這一帶顯著的特點是建筑物大多是過去的工廠改造的,自帶一種年代感和工業氣息,而且天花板很高,逛起來特別開闊舒暢,講話還會有回音。

比較受到男生喜愛的鐵道博物館的東郊館位于東五環外,比前門那個館大得多,陳列的都是不再使用的古董火車,配有詳細的年代和風格講解,內外構造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氣勢磅礴的工業感有別于那些delicate的展覽。

2016年,我在鐵道博物館

798如今是拍照打卡圣地了,但真正吸引我的還是里面的展覽,我覺得,如果大老遠去到東五環卻只是拍了照,那就實在是買櫝還珠了。(我是反過來,幾乎沒什么照片留下。)

798藝術區是國內少有的大型展覽集群,匯集了很多現當代藝術展覽和藝術商店,除了關注798官方動態之外,follow藝術家個人的動態會更及時。推薦園區里比較知名的幾個場館:佩斯北京、當代唐人、尤倫斯藝術中心和木木美術館等,他們的展覽通常質量比較高,票價也合理。如果時間充足,在園區內閑逛也是很棒的,很多展覽和藝術商店完全免費,人間天堂。

2014年,798的某個展覽

中國電影博物館常常辦各個國家的電影周,就在798旁邊(靠近751火車頭廣場那邊),人非常少,非常適合我這種社交恐懼患者。他們的公眾號比較高冷,信息不多,建議大家去798的時候順帶過去親自看。


-中部-

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南鑼鼓巷一帶

這幾家都是大名鼎鼎的博物館了,我沒有什么特別介紹的,只是在游覽時間上做一個推薦。

國家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都是需要提前預約的,有自己的安檢而且游客很多,因此節假日入場時間通常會長達40分鐘到一個小時,故宮在下雪天人更多,建議大家提前規劃好時間。我的建議是:在有特展時前往,可以一次性把特展和常展看完。不過這兩個館都是常看常新的,多去幾次也無妨,每次都有新發現。比如國家博物館,聽不同的講解員介紹都是新角度,使人耳目一新。

2017年國家博物館盧浮宮特展,我拍的幾個有趣的展品

故宮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博物館,四季都有新風景,最近有卡塔爾王室珍寶展,璀璨奪目,放在中式宮殿里別有一番風情。冬天白雪覆蓋黃琉璃瓦,明艷又端莊,給人錯覺是掉進《金枝欲孽》里。今年春天下了兩場雪,算是意外的驚喜吧(or驚嚇?)

今年3月在故宮

至于南鑼鼓巷一帶,里面藏著恭王府博物館和眾多名人故居,按風格按年代去游覽都可以,再走遠一點還可以抵達雍和宮藏傳佛教博物院、國子監、鐘鼓樓,每一個拎出來都是響當當的景點,即便是走馬觀花也要三天才能逛完。也不用擔心擁擠,大多數游客都是在南鑼里吃吃喝喝拍照,博物館是門可羅雀的(我該開心還是難過呢?)不建議坐黃包車游覽,每到一個景點車夫說在門外等你,但并不會等。

一點建議:帶現金,這一帶有些博物館是沒有線上支付渠道的。


-西南到西部-

陶然亭公園—中華世紀壇

陶然亭公園之所以算在博物館里,是因為里面有一個華夏名亭園,王羲之的蘭亭、歐陽修的醉翁亭、李白的謫仙亭等等,都可以在這里找到重現的景觀,我叫它“亭臺樓閣博物館”。PS:這邊開到蠻晚的,可以在月色下欣賞哦~

中華世紀壇則是我非常愛的大型展館,每年的北京國際攝影周都在這里舉辦,去年的畢加索展也在這里,現在一直到六月都有俄羅斯夏宮文物展,我要熱情推薦的。即便遇到什么展覽都沒有,沿著青銅甬道走走停停,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滄海桑田、波譎云詭,也非常值得。這部分實在沒有照片,放一張十幾年前第一次來這邊的照片吧:

2005年的南少在中華世紀壇,后面是中央電視塔


-西北到北部-

清華大學美術館—鳥巢美術館

北京很多高校都有對外開放的博物場館,這當中我最喜歡的是清華大學的美術館,2017年夏天我去玩時莫奈的睡蓮恰好在展,回顧點這里:莫奈在清華美術館 | 北京藝術之旅。這個展目前已經移到了別的城市,而在帝都的優勢就是可以先一步欣賞到這些藝術瑰寶,實在是幸甚至哉。

2017年清華美術館展出的莫奈作品

清美的常展也非常值得一看,尤其是營造展,可能因為建筑師林徽因和梁思成是清華校友吧,這個部分私以為可以和中國古代建筑博物館相互呼應了。

往北走走就到了國家體育場,鳥巢地下有個特別隱蔽的展館(建議預留30分鐘找入口),平時好像展的是3D繪畫,2017年盛夏到初秋展出過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復刻,我也在休假 | 想找個人少的地方散散步里寫過,這么好的地段,以后很可能會承辦更精彩的展覽哦,大家可以多多關注下。

2017年在鳥巢美術館的一張抓拍,我的朋友Sibyl


推薦幾個我平常獲取展覽信息的渠道:

1.微信公眾號“那些不能錯過的展覽”,除了北京,上海和國內其他城市的大型展覽信息也會被整理在這里;

2.微信公眾號“豆瓣同城”,每周都會按城市整理出所有有趣的展覽和活動信息,覆蓋更多城市,非常方便;

3.微信公眾號“Treep旅行”的活動,發起人都是專業人士,常常會組織看展覽,并且為你解讀里面的內涵,每一期參與者都只有10來個,交流效率很高;

4.新浪微博@帶你看展覽,更新及時的展覽速報,有時會介紹一些特別的展品,有時還會抽獎贈票。

寫到這里篇幅已經很長了,仍然有很多滄海遺珠未被提及,實在是我們的北京太美麗。如果你的時間夠長,比如像我這樣讀書四年,完全可以在周末找一條胡同消磨時間。胡同里任何一家小作坊或書店都可能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每一件商品都像是活的博物館,或許會在某一個瞬間擊中心靈,不是嘛?

你可能錯過的:

北京“小眾點評” | 當我想喝點兒小酒的時候去哪里

莫奈在清華美術館 | 北京藝術之旅

休假 | 想找個人少的地方散散步

原文發布在微信公眾號:深南向北

微博:@深南少女

E-mail: shennan_lily@163.com

答應了你們很久的博物館觀展指南終于寫出來了!

這次專心寫寫帝都的博物館(包括美術館)觀展指南,主要建立在我個人的審美和愛好基礎上,如果你問我“帝都必去的博物館有哪些?”我實在無法回答你,但是如果你喜歡我的風格,下面這五條線路或許適合你。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