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整個下午,我都會陪著孩子們一起去市里的青少年宮參加興趣課程。
這里收費和外面私人開辦的相比實在是劃算太多,興趣課程又全面,請的老師都是在職有教學經驗的任課老師,唯一的缺點就是每一個班級的學生比較多,側面反映我們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程度重視之高啊!(說焦慮癥也未嘗不是,總覺得周末與其讓他們在家閑著玩電子產品,不如出門學點東西)
每次去得早的家長們可以在走廊前端空地的休息區坐著等候(凳子的數量比起等候家長的人數實在是少得可憐),有經驗的家長會自帶簡便的折疊小凳子,在教室過道里隨意找個角落安置自己,另一些家長們則在教室過道里或蹲或靠玩手機,彼此間熟悉的就聚在某一處聊天打發時間。
把兒子送到9樓模型教室后,我也和往常一樣從背包里掏出折疊小凳子拉開在教室里的過道坐下,習慣的拿出手機刷刷關注的公眾號,看看有沒有我喜歡的內容,發現大多都是在寫某個女星出軌的事,發出各種聲音的都有,娛樂圈的事我一向都不感興趣,離我太遙遠,自家的事都操心不完呢?
沒什么好看的,把手機放包里,拿出新買的《成為作家》一書,隨手大概翻閱了幾頁,覺得眼鏡好累,酸澀得很。(最近因為參加為期30天的寫作圈,每天堅持寫一篇文字,長期盯著手機打字再反復讀、再做修改,現在這篇也是,在琢磨著好好認真完成呢?話說,寫作真是太不容易了。)
于是,我把雙腳并攏回收到身前靠在一起,擱腳邊的背包拿起來平放在膝蓋上,再雙手抱著胳膊蜷在一起,把頭低著趴在胳膊上面,閉起眼睛養神。
旁邊一直有家長在說話,時不時就傳到耳朵里。
嘿,你兒子班級這次三、四單元數學測試分數出來了吧!考得怎么樣?聽似關切的語調里有一絲抑制不住的興奮,以及略微的期待。
哦!考試啊!我家小子通常都那樣,粗心得很,考得不好,才80幾分。語氣平平卻難掩失落,想必心里正暗自罵自家孩子不爭氣呢?
我不由抬起頭看看,這兩位是和我孩子一起學模型的家長,孩子們都上小學一年級。
姑且稱A和B吧!A先發問的那一位,下面是她們繼續的談話。
A:考得不好啊,那你們班有幾個考滿分的啊!(請君入甕)
B:不清楚,他回家沒說,我也懶得問。(躲避回答)
A:我們班老師有說,班里好幾個考滿分的 ,你們怎么會沒說呢?(乘勝追擊)
B:哦!那你兒子考了多少分?應該考得很好吧!(避無可避)
A:他還好吧!一直都差不多,這次也考了滿分。(故作姿態)
B:停頓了一下……(蓄意反擊)是吧!你兒子挺厲害的呀!我大女兒小的時候學習也粗心不好,現在大了反而變好了。(腦補:你兒子現在成績好,以后還未必呢)
表面客套一番,然后兩人都沒再多說。
我身邊也有這樣的朋友,我們孩子在同一個班級。每次孩子考試,幾乎都要問我分數。剛開始幾次,不回答好像顯得我不禮貌,我還會回答她。比她孩子考高了,她不開心,回去難免對孩子一陣怨懟;比她孩子考少了,她語氣難掩興奮。再后來,我刻意回避這個問題,她干脆直接讓她家孩子去問我孩子的分數,然后再打我電話拐彎抹角的告訴我結果,當然打電話的前提是她孩子考得更好。
我實在理解不了這樣的行為,孩子之間完全沒有可比性,每個孩子的先天和后天條件都完全不同。孩子只要每一次較之自己以前有進步就是好的。
家長能做的最好是在一起彼此學習,相互討論孩子成長遇到的問題,了解他們的想法交流一些心得體會,幫助孩子更好的健康成長。
在這個物欲橫流、功利化的社會里,我們處處都要比較,比房子、車子、票子還不夠,還要比孩子。可有想過孩子的心情,他們是獨立的個體,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他們將慢慢長大,有自己的情緒和思想。孩子不應該是衡量父母成功的標準之一。
正視自己的欲望,向內修行,對孩子、對自己都將是一件莫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