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你是否常常有這樣的希冀,希望事情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希望人際關系能更真誠,希望親密關系能夠知冷知熱,有效溝通。但是很多情況,你會發現世界無法變得更好,你的內心訴求并不能一一得到滿足,這時候你就會對這種無力感感到憤怒。 ? ? ? ? ? 這種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讓你產生落差,一旦長期處于這種心里落差無法填滿的環境中就會產生失落,厭倦甚至憤怒的情緒。王小波說過:所有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痛恨。而我的以為憤怒很多時候源于外因,但是有效的處理卻只能依賴于自我的覺醒和調整。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發現落差,縮小落差,臻于至善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只能靠自己,而不能期待他人和世界因你而改變。 ? ? ? ?每個人對這種理想的訴求和現實的認可依賴于不同的成長環境和不同的價值觀體系。通俗的說,每個人人生經歷不同,思考的角度和深度也因人而異。有人知足常樂,安于現狀,有人高標準嚴要求,永遠不滿足于現狀。雖然人與人之間的這種成長落差不盡相同,但是我想每個人的努力方向應該都是一樣的,努力去填補這些落差,成長成自己希望的樣子,過上自己想要生活。 ? ? ? ?那么如何有效的控制只能憤怒呢? ? ? ? ?很簡單:充分滿足自我需求,不依賴于世界和他人的反饋。 ? ? ? ? 人只有自我的訴求得到了滿足,才能施愛于人,愛自己,滿足自己物質和靈魂的基本追求,而不是壓抑自己的基本需求去成全他人,犧牲自己。當你的犧牲和付出理所當然的被消受而沒有得到相應的回饋和認可的時候,就容易產生憤怒的情緒。 ? ? ? ? ?靈魂只能獨行,兩個人格獨立的人永遠無法保持一致,只要理解這一點,對他們的希冀過高帶來的憤怒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不要以道德,友情,親情任何一個冠冕堂皇的名義去要求他人,盡管這是倫常所在。原諒他人的背叛和不理解,感恩他人的錦上添花和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