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書記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縣龍坪鄉店子坪村,有位“愚公書記”,他就是率領鄉親們絕壁鑿路修通“天路”感動了億萬中國人的村支書王光國。在絕壁上鑿出公路后,王光國又放棄到鄉鎮當干部的機會,繼續堅守在家鄉,調整產業,改造民居,發展教育,帶領鄉親們闖出一條脫貧致富路,把家鄉建成了桃花源。

店子坪村地處鄂西山區,村民們種植的農作物一直都是“老三樣”:土豆、玉米和紅薯,但這些農作物帶來的經濟效益很低。為幫助村民脫貧,王光國帶領村民種植獼猴桃、空心李等經濟作物,并推行“農戶+集體+公司”三方合作經營模式,由企業出資租用土地進行集約化管理,建設高標準示范園,然后提供樹苗和技術吸引村民自發參與。

我在幾年前就聽說過他,今天是第一次見到了他本人,心情非常激動。聽了他做十九大報告的心得后感到渾身充滿了力量。他樸實無華,就是一個鄉村干部的形象,但是,聲音洪亮,非常有氣勢,很多地方都是脫稿講話,條理清晰、理論水平很高,沒想到他不僅是一位實干家,也是一位善于學習、善于總結的基層領導干部。

而他的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更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父子兩代人歷經42年帶領鄉親打通絕壁,建成“天路”,這種“愚公移山”的精神讓我們驚嘆不已!要知道我們恩施州處于崇山峻嶺之中,修建道路是一件開天辟地的大事,是非常艱辛的。

記得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分配到鄉下衛生院,經常到深山老林去接診病人,沒有公路,只有一條條泥濘小路,我們只有下車步行許久,到患者家里將其一路抬到救護車上。特別是遇到病情危重的、需要我們爭分奪秒的時候,我們就恨不得祈求老天爺給我們架一條能夠讓車開進來的公路。

那時我們恩施沒有高速公路、火車,只有國道,鄉村公路都很少,我們做為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生意氣風發,把建設家鄉、改造家鄉做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但是,因為在深山里太多的貧困農民的現狀讓我覺得心灰意冷,覺得我們恩施沒有資源,沒有道路,要走上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很難。

哪里知道,像王光國這樣的“愚公書記”卻帶領鄉親們在絕壁懸崖上開山修路,一干就是幾十年,2014年終于建成了這條天路。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完成這樣的壯舉,靠的就是他的工匠精神,一點一滴的改變、一心一意干事、滿腔熱血投入,不怕困難、不懼艱辛,開辟出了新的天地。要致富、先修路,這通往山里的公路,讓貧窮的山里人終于富起來了。

最為可貴的是當王光國出名了,他工作的地方成了紅色旅游基地,全國各地的人們向他學習、取經,他卻依然甘守清貧,依然為鄉民們鋪平致富路,即使上級領導要提拔、重用他,他都絲毫不為所動,依然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

不管多大的領導來了,他都是心靜如水、波瀾不興,不會刻意地去巴結、逢迎,他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事情,名譽來了,他也無動于衷,沒有像范進中舉一樣欣喜若狂。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應該像他一樣“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其實,我是一個喜歡像閑云野鶴一樣過無拘無束日子的人,不喜歡那些浮夸的宣傳。但是,王光國這么一個黨和人民給予他無限榮譽的優秀基層書記卻讓我深深地佩服和愛戴!他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踐行著一個共產黨員的理想!什么位高權重、什么名譽金錢都是浮云,而他修的那條天路卻實實在在擺在那里,讓百姓受益、讓家鄉致富!

他講起自己做為恩施州唯一的十九大代表上京開會的情形,感慨萬分,覺得這是他人生旅途中最值得驕傲的事情,也是黨和人民對他工作的肯定。一個普普通通的村書記之所以得到這么崇高的榮譽,全都是他一步一個腳印開鑿出來的啊!其實,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王光國一樣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心竭力,那么我們的家鄉就會越來越美好!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