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善取之皆成佳句
五十六、 以詩言志
【原文】余性不飲酒,又不喜唱曲,自慚窶人子。故音律一途,幼而失學。偶讀桐城張文和公《元夕寄弟藥齋》詩云:“亦知令節休虛度,其奈疏慵本性何?天與人間清凈福,不能飲酒厭聞歌。”公為大學士文端公之子,一生富貴,而獨缺東山絲竹之好,何耶?豈金星不入命之故耶?余親家徐題客,健庵司寇孫也,五歲能拍板歌。見外祖京江張相國,相國愛之,抱置膝上。乳母在旁夸曰:“官官雖幼,竟能歌曲。”相國怫然曰:“真耶?”曰:“真也!”相國推而擲之,曰:“若果然,兒沒出息矣!”兩相國性情相似。后徐竟坎凜,為人司音樂,以諸生終。《自嘲》云:“文章聲價由來賤,風月因緣到處新。”此語,題客親為余言。
[譯文]我生性不喝酒,又不喜歡唱歌,自己十分慚愧像窮人家的孩子,所以音律一途,從小就沒有入門。偶然讀到桐城張文和相公寫的《元夕寄弟藥齋》一詩說:“要知道不虛度此生,可是無奈何又天性疏慵?情愿享受這人間的清靜之福,不能飲酒討厭聽歌。”張文和是大學士張文瑞公的兒子,一生富貴,而獨缺少這些音樂愛好,為什么?是命里沒有金星?我的親家徐題客,是健庵司寇的孫子,五歲便能擊節唱歌,去拜見外祖父京江張相國,相國十分喜歡他,抱到膝蓋上,乳母在一旁夸耀說:“官官雖然年幼,但卻能唱歌。”相國很惱怒地說:“真的!”說:“真的。”相國把他扔在地上說:“若真是這樣,這孩子將來定然沒有出息!”兩相國的性情相似。后來秋徐題客果真不得志,為別人掌管音樂,從此諸生至終生,寫《自嘲》詩說:“文章的身價從來就十分賤,像這種風月中的緣分每天都有新的變化。”這些話,是題客親自告訴我的。
[筆記]袁枚老先生在這里,敘述的是若成就大事、就不能“唱歌”的觀點。
桐城張文和公《元夕寄弟藥齋》詩云:“亦知令節休虛度,其奈疏慵本性何?天與人間清凈福,不能飲酒厭聞歌。”
《自嘲》云:“文章聲價由來賤,風月因緣到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