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維也納市中心如節(jié)日般人聲鼎沸,不懂德語且愚笨的我,連蒙帶猜認出一個應(yīng)該不外是“博物館”之類的單詞后,就進一步逮著一個本地人問起究竟。原來今天是所謂博物館日,花上11歐,就可以從晚上6點到凌晨1點看遍城內(nèi)所有的博物館。魚叔交好運啦!
維也納人如此激動,排隊的架勢比每一天晚上國家歌劇院外那已經(jīng)壯觀到一定程度的隊伍還要壯觀。今晚可以暢快地參觀Leopold,連帶Sisi Museum,Royal Apartment, Sliver Collection, Albertina再順便 Karlsplatz博物館一并看了。在霍夫堡的一路上,看到數(shù)不清的本地人帶著年幼的孩子,一家人興高采烈如赴盛宴,穿梭于各個燈火通明的博物館之間,恍惚間又是羨慕又是感慨,只是覺得雖然不曾走近那一座座延時開放的博物館,但看孩子們的笑臉,家長們又是欣慰又是愉悅的神情,還是被深深感染了。
正對著霍夫堡方向,是奧地利的凱旋門,與之遙遙對應(yīng)的,便是有名的瑪利亞 特蕾西亞廣場了。就在廣場兩側(cè),有兩棟外表看來幾乎沒有任何區(qū)別的建筑,左手邊是藝術(shù)史博物館,右手邊則是自然史博物館了。自然史博物館里標本眾多,幾乎各種珍貴東西的標本都有,大多做的生動逼真,特別是一些動物的神情,可愛得不得了。有些房間還鋪了地毯,連呼吸聲都能聽得一清二楚,只適合細看、低聲討論。
藝術(shù)類博物館肯定不容錯過。在看見眾多名畫一瞬間,需要你鎮(zhèn)定下來了,三秒鐘之后,才敢確定你真的站在這些名畫前面,可以近到只要伸手就能碰見它,湊近它,能看見每一筆畫筆留下的油彩痕跡,甚至仿佛聞到油彩的芳香,仿佛你已走入畫面的情景里面,如同我們在穿梭眾多博物館一樣,穿越在這些名畫中。一個人可以在畫面前坐了很久,再走近,又拉遠,坐在凳子上,如此反復(fù)再三。
博物館日的活動除了時間限制外,真心的是辛苦了自己的腿腳。近6小時的一直站立和走動和在幾個博物館之間的來回奔波,到后面只覺得自己的腿腳不是自己的了,但心中的滿足感由然而生。好在周末維也納的地鐵是通宵運行的,博物館閉館后,搭著凌晨的地鐵回住地,但地鐵里的人流如同白天高峰時一般熱鬧與擁擠。
歐洲的天氣總是陰冷多雨,好在維也納有一百多座博物館,再多的陰雨,她也不會讓你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