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火的一個問題。
問:“你見過最不求上進的人是什么樣子?”
答:我見過的最不求上進的人,既不是學霸又不全算學渣。為現狀焦慮,又沒有毅力踐行決心去改變自己。三分鐘熱度,時常憎惡自己的不爭氣,堅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堅持不下去。不曾經歷過真正滄桑,卻還失守了最后一點少年意氣。他們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沒在人群中,卻過著最最煎熬的日子。
這TM不就是我的寫照嗎,高度概括了我的心路歷程啊。
我就是這樣的人。學習不好不壞,工作不緊不慢。想法很多,卻無決心去改變。三分鐘熱度,早起、讀書、學英語都堅持不到1個月就無疾而終,想起來就有點恨自己不爭氣。
但是,細想一下,我身邊還真有幾個另類。
1、堅持傻跑的阿王
我的同事阿王,因為前幾年租房時住在同一個小區,所以送他外號為“隔壁老王”。
認識他大概有三四年的光景,他那時候剛調到公司。15年開始知道他愛跑步,我也跟著他去跑了一段時間,早上大概三五公里的樣子。但是那時跑步也是剛開始,可誰知道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他居然堅持了下來,早上跑,晚上跑,周末還跑。從每天的三五公里,到練習跑十公里,再到參加半程馬拉松,現在居然可以跑全程馬拉松。
他把每日跑步作為一種愛好,堅持了三年。他從最開始的小區附近幾公里跑,然后到去泰安、青島、無錫參加半馬拉松,到聊城參加全馬拉松,獲得的榮譽獎章已經有七塊。
我開玩笑的問“阿王,你講講你能跑全程馬拉松的秘訣唄”。
“你還不知道嗎,我哪有什么秘訣。每天就想著比昨天多跑一公里,慢慢的我就越跑越遠,堅持每天都比上一天好,就是這樣了”。
我問他,現在全程馬拉松也跑了,那下一步目標和計劃是什么呢。
“繼續跑下去,參加9月份的北京馬拉松”。
不說這個馬拉松42公里的距離一般人跑不跑的下來,就是這個堅持每日跑的毅力,想想就好可怕。
2、小吳的考證之路
我有個朋友叫小吳,是一名鄉鎮醫院的醫生。
小吳作為一個女孩子,她的朋友圈沒有自拍,沒有美景,滿滿的都是一些醫學知識分享。比如“搶救必備教程:關鍵時刻你會輸血嗎”、“糖尿病的化驗單這樣看比較準”等干貨類文章。
但給我印象最深還不是這些朋友圈內容,而是她的醫師資格證的考證之路。
在9月份,朋友聚會電話邀請小吳,結果她說在準備助理醫師考試,正在復習兒科知識呢。到了來年3月份,她居然還在看書記筆記,不過這次居然看得婦科的書。
我取笑她,這次看的書和上次不一樣,是不是在拿這個事敷衍我們。她很認真的將醫師資格證的考試大綱發給了我。上面寫著考試內容涵蓋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兒科病理、生化、微生物、醫學倫理、心理等課程。
只看題目我就看暈了,別說考試題了。
后來她報名了培訓班,那就更忙了,天天下班了坐公交車去培訓學校,背包里常常塞得鼓鼓囊囊。忙碌的狀態持續了2個多月,6月份考試順利通過,拿下了助理醫師資格證。
后來我在微信上問她,考完試了,就不忙了吧,啥時候叫上大家一起吃個飯啊。
她回復:我又報名執業醫師了,兩年后再考執業醫師資格證。
我眼前仿佛已經出現了她急匆匆感到培訓班聽課的情形。我問她:為什么把自己最好的年紀浪費在考證上。
她認真的回復到:我沒有覺得在浪費青春啊,我只是每天拿出一部分時間去學習,沒有影響我去工作、去生活、去戀愛啊。
好可怕的每天都去學習。
3、成功的秘訣
他們身上有很多相似點,他們都完成了自己的小目標,又朝著下一個目標奮進了。
他們好像我們身邊普通人中的另類,總是傻傻堅持著一個小小的習慣。
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為自己的成功積攢了巨大的能量。而我們仍然在終日混跡社交網絡,忙于應付工作,忙于應付家長里短,不肯每天花上一個小時去積累。日子過得麻木不仁,得過且過。
時間再長一些,差距就會顯現出來。你會發現身邊不如你優秀的人超過了你,原來你看不起的人你已經高攀不起。
放長了時間看,你就會明白那些每天堅持進步的人太可敬了。他們的人生不再焦慮,因為他們已經將命運把控在了自己手里。
這種人發現了成功的秘訣: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