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白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是一位中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第一線兢兢業業工作了近30年。當有一天我看到鐘道然《我不原諒——一個90后對中國教育的批評和反思》一書,我震驚了?;仡欁约旱慕逃虒W歷程,心潮澎湃,寢食難安。

為了提高升學率,我潛心研究考綱考題,課上滔滔不絕,把自己整理好的技巧技法,毫無保留地置換到孩子們的頭腦中,鼓勵他們盡力“克隆”,以圖在考場上,一擊必中。

“把例題背下來,仿著做!”

“不能用自己的思路寫,用書上的話組織語言!”

“看清楚,這類閱讀題必須分三步寫才能得分……”

于是,我們精心打造出一批又一批“標準件”,家長開心,學校褒獎,我也感到志得意滿!

中國的語言文字本是蘊涵了五千年的文化,品味起來美不勝收,但它到了我手里美麗全無,只剩下簡單粗暴。我教語文,用數理剖析的方式,刀斬美詩美文,焚琴煮鶴,大拆七寶樓,還沾沾自喜,愚鈍!自己也是一個文學愛好者,知道語文是用形象作詩,用感情譜曲的??赊D眼引導學生讀,卻條分縷析肢解成干巴巴的東西。我太勢利了!

有人說:語文是功利的,是學生的立身公器。而我們教的東西,大多是敲門磚,門一旦被敲開,磚就沒用了。對孩子們的未來又有多大的幫助呢?

“不讀書,唯做題”,我們一課課“字斟句酌”磨出來的孩子,又有幾個讀寫能過關的!真是“少慢差費”!

為了準確無誤地默寫出中考61篇,我“圍追堵截”,煞費苦心。熟練再熟練,準確再準確。我卻忘了,干什么都有機會成本,那么多時間,如果讓孩子們用來熟讀《唐詩三百首》,用來吟誦《古文觀止》《史記》……唉,多么可怕的智力浪費,觸目驚心!

學生本應該用情感領悟母語,用智慧解讀母語,用心靈品味母語。可我們把孩子死死拴在書桌上,把他們的思維圈在干癟狹小的教材里。久而久之,他們的視野、思維、行為準則都越來越狹隘!還談什么境界!

在殘酷的考場拼搏中,孩子們的眼中只有紅色的分數。他們把分數看得比命還要重要,多一分歡喜雀躍,少一分泣涕漣漣。這樣的孩子,他的人生格局能有多大?

日復一日的競爭,把孩子屏蔽在七彩世界之外。他們被一口口喂大,漸漸地,他們失去了覓食的能力,嗷嗷待哺,變成一個個乖順的“寶寶”。難怪有的孩子升學后成績就下滑,因為他一遭遇自主學習,就手腳無措。

是我們折斷了他們奮飛的翅膀,是我們掐滅了他們創造的火花,是我們劈掉他們的自我和個性!錢學森老人臨終前嘆道:“為什么我們的學校培養不出杰出的人才?”想一想就不寒而栗!

學生一直在考場上追逐,導致他們“提前興奮”,許多孩子一上大學就懈怠厭學,在本該奮斗時光里不是一翅沖天,而是折戟沉沙。這能怪他們嗎?

有時我在課堂上公開宣揚:考試時這樣回答,平時可以那樣理解……無意間培養了孩子的雙重標準,應該嗎?真正的教育應該注重孩子內心最真誠最有興趣的部分,興趣被我們扼殺了,真誠也要虐殺嗎?

有時興致所至,把語文課上成歷史課,政治課,完全忘記語文應從文字入手,需要用心談,隨心說。而體會那有體溫,有生命的肉做的文字,才是學語文的第一要務……

圖片發自簡書App

忽然想起一首歌《我多想唱》,在我讀中學時非常流行,曾經唱出了我的煩惱,唱出我的不滿……歌中唱到:

我想唱歌可不能唱,還有多少復習題都沒有作,努力吧準備考重點,老師聽了準會這么講,時時刻刻的光啃書本,這樣下去就像書呆子一樣,這種煩悶的生活多枯燥,憑這怎么能把讓人生精彩。生活需要七色陽光,年輕人就該放聲歌唱,老師呀老師呀你要想想,難道你過去就是這么樣……

將心比心,我無比慚愧!

近30年的辛勤耕耘卻如此荒唐!

對!我真該好好想一想!好好想一想……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