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VS孟浩然

李白,杜甫作為唐詩的兩個代表詩人,一直以來備受關注,有心人就發現了,杜甫為李白寫過十五首詩,以表達對其思念與贊賞,而李白明確表示寫給李白的卻只有兩首,這就不禁讓讀者為其鳴不平了,演出了一次次的情感糾葛大戲。那么李白和杜甫,孟浩然究竟是什么關系呢,真如網友盛傳的那樣嗎?

因為李白一句“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把孟浩然推上了風口浪尖。李白與孟浩然相識在安陸,此時李白時年28,而孟浩然已經40歲了,孟浩然此時已負盛名,而李白才初有詩名,兩人一見如故,對李白而言,孟浩然亦師亦友,更是知音。在臨別之時,李白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可見李白對孟浩然是酒逢知己,相見恨晚。第二次相見已是十年之后了,李白作《贈孟夫子》一詩,傳為千古絕唱。

《贈孟夫子》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相比孟浩然,李白與杜甫相見就是晚年了,李白44歲那年,正是被“賜金放還”時候,此時杜甫是初入仕途,對這位當時能讓“貴妃研磨,力士脫靴”的大詩人是敬佩不已。在相識后,李杜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只是年齡不同,自然境遇不同,此時的李白已是對開元盛世寒透了心,在此之后對時局大失所望,也就在這時候李白入道了,希望以道家的無為而治來緩解自己內心的苦悶。杜甫不同,雖然大唐盛世已經是過去時了,杜甫盡管對時局失望,但畢竟年少,血氣方剛,意氣凌云,心緒還是不同的。但如果說李白對杜甫不看重,那作者是不贊同的,在李白《戲贈杜甫》,正是李白對杜甫濃濃的關愛之情,況且李杜曾同床同飯,勝似親兄弟,雙方將對方視為知己,是生命與靈魂的知音人,可見李杜相輕的說法并不可信,我們后人在看古人相交的感情,也該多方面考慮,而不是僅僅以詩篇的數目來判定。

《戲贈杜甫》 ?李白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杜甫對李白非常推崇,贊美他的詩“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對李白思念的厲害,就寫出了“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杜甫對李白的性情也是極為贊賞,稱他“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謫仙人”這一稱號,是對李白極高的稱譽,最后這一稱號成為了李白的代名詞。

李白與杜甫也好,與孟浩然也好,都是高山流水覓知音,如俞伯牙遇上了鐘子期,是他們人生的大幸,對我們而言,是后人的幸事,巨人與巨人的交匯,創造出了流傳至今的不朽之作,我們才有機會一睹古代賢圣風采,至于李白與誰的關系更好,就不必深究了吧,畢竟我們不是當事人,想的未必正確,故而又何必費這個心思,胡亂揣測呢,倒是該仔細讀讀那些流傳千古的作品,會帶給我們更多的啟發和思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