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秋色是他媽的毛衣,是他爸的秋褲。”
這句話在每年秋意漸濃的季節,都會很自然地浮現在我的腦海里。同時會喚醒我對那位小學同學的記憶,而且這個記憶隨著我每年回老家,每隔幾年就會變化一次。每次的變化都會讓人讓人思索良久。
沒錯,這句話出自我那位同村小學同學“毛豆”的一篇作文里。其實她的原名叫碧艷,只是自打入學以后被同學老師叫著叫著就變了味道,成了“鼻炎”。其實你應該通過我上邊的“她”已經辨別出雌雄了吧!
記得我們上四年級的時候,新換了位語文老師。開學沒超過一個月,他就覺著大家一天“鼻炎鼻炎”的這么老稱呼一位女同學感覺很不好,搞的大家好像都得了鼻炎似的。于是他給這位同學起了個新名字“毛豆”,不錯吧,讀起來還挺順口。至于理由嘛,據他所說,他經常能發現“鼻炎”同學兜里揣著干炒的毛豆,上自習的時候經常拿出來吃。就這樣,在語文老師的帶領下,大家開始稱呼她毛豆了,仿佛她的鼻炎一下子痊愈了……那時候的小學生真聽老師的話,連毛豆同學本身當初對這個稱呼的反映,我經驗在腦海中找不出一絲痕跡來。
印象中,這位鼻炎同學,哎,錯了,現在該稱呼毛豆同學了。這位毛豆同學不知道是經常吃毛豆補充了蛋白質還是因為遺傳了父母的高個基因,才四年級的時候,個頭就竄到了一米五。老師安排位置的時候,倒數第一排自然非她莫屬。
后來我發現,她的個頭在整個小學同年級里永遠排名第一,至于學習成績嘛,好像經常和她的最為牌號成正比。
-2-
那時候她經常扎這個馬尾辮,穿一件白色印有小蘭花的的確良襯衣,一條黑色的褲子,紅色的千層底。這身打扮要向前退回到20年前那次語文課上,不錯,就是那次語文課讓我記住了她,而且會記一輩子。
那次語文課老師講作文,題目是“秋色”。批改過的作業在課堂上一個一個的講有哪些問題,需要怎樣改進。當到了毛豆同學作業的時候,老師突然讓她站在黑板前對著全班同學念一下她的作文。于是那個扎著馬尾辮,個頭高大的女同學就站在了講臺前念起了自己的作文。
那是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溫暖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她的身上,教室里同學們隨著她一字一句的念著一陣陣哄笑……我看到她站在那里是那么的淳樸和認真,盡管同學們的笑聲就在眼皮子底下,她沒有感覺到任何的不好意思。
終于,她念完了。“你說說秋色怎么就成他媽的毛衣?”老師這樣問道。
“因為秋天的時候冷,俺媽就會拿出毛衣來給我們穿上。”毛豆同學這樣回答到。
“那秋褲呢?為什么不是毛褲?”
“秋褲薄一些,毛褲要到入冬才穿。”
“你看看你寫的這是啥嗎?后邊都是些流水賬,完全構不成一片文章。秋色,簡言之就是秋天的景色,或者秋天的色彩……你下去重新寫一下這次的作文。”
-3-
其實當年我也在那幫哄笑的孩子之列,我用大家都用的這種方式嘲笑了這位同學,她的名字叫碧艷。直到上了高中,我讀了一些中外文學作品之后,我開始為自己當初的行為感到羞恥。我每次回家都會向家里人詢問這位毛豆同學的生活情況,每次都會讓我有新的思索。
記憶中,小學畢業后毛豆就沒有上學,隨之而來的就是投入到繁瑣的農活當中。其實她在上小學的時候就經常農忙時請假回家照顧年幼的弟弟,給一家人做飯承擔家務。所以她的成績不好也算是有原因的。農村生活就這樣將她一天天變成了一位壯實的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
在中國,越是偏遠落后的地方,人們的觀念越是落后。“女子無才便是德”就是毛豆的這位勤勞的農民父親時常掛在嘴上的。
其實在學校里,對她有印象的還有一次,也是因為作文,那是她最后一年的學生生涯。
六年級那次的作文題目是“我的語文老師”。毛豆作文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的語文老師是個教書的。”作文發下來的時候,老師在這句話旁邊打了個問號,寫了句“老師還有不是教書的嗎?”那是碰巧我看到了她的作文,就打著哈哈問她。她狠狠地給了我一句“你看咱們學校的張老師,仗著自己老公是鎮上的專干,拿著工資在校園里轉悠,她教什么課了……”我倒是被她這番話撞的啞口無言。
初中那會,我們那輟學的女孩子都跑去南方打工,去的地方都是什么廣州、深圳、東莞這些地方。她始終沒有去,盡管她家里人也催過她幾次,希望她出去能給家里人掙一些補助家用。后來我才知道,她的理由是,“要么她出去了就不會來了,要么就一輩子在這個小地方生活。外邊的世界花花綠綠,她怕自己出去了再回來,心就不安分了,老想著外邊的繁華都市,不會踏踏實實地生活在這個小地方。而她又沒有上過多少學,出去在外邊肯定混不開。”
我覺得她是個能理解生活能感受生活的人,她寫在作文里那些語句如果仔細推敲的話是很有人間煙火氣息的。盡管在當時的老師眼里她的作文一團糟,數學也不好,可是我卻覺得她有她的可愛之處。
我上高中那會她已經嫁人了,找的夫家是我們鎮上一家開商店的。我想著她這一輩子大概就這樣平凡而幸福地度過了。
-4-
大學有一次回家,偶爾向母親問起了她。母親說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了,經營著家里的商店,老公經常開車給人送貨。
我覺著這樣的生活就挺好,有人愛,有事做,對未來有所期待。這不就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生活嗎?
后來就聽到了不幸的消息,她的一個孩子被自己的弟弟帶出去出車禍死了……
再后來我知道她老公因為一次車禍半個身子癱瘓了……
后來的后來,她將鎮上的商店賣給了別人……
一個農村婦女,生活的重擔全壓在她身上,我怎么想也不能理解她那幾年過的有多么艱難。她是否也曾對生活失去信心,是否也曾對未來產生絕望?這些苦難會將她推向怎樣的深淵?她還不到三十歲啊!
今年十一回家,在鎮上看到了她,她又重新開起了商店。我沒有走近,只是站在不遠處注視了這位小學同學許久,往日所有的記憶和有關她的信息在腦海里浮現了一遍。
有個可愛的小孩,一個可以坐在輪椅上幫自己照看小孩做點簡單家務的老公,經營一家不算太大的商店。這些算是我對她現在生活的所有想象。
-5-
我們都會因為過往的某件小事而對某個人產生一生的記憶,哪怕在以后的人生里我們彼此生活在不同的天地,不再交往,也會因為想起當初那件小事而對這個人的際遇產生關注。
生活中的苦難或者幸福,就像是樹冠中的一圈圈年輪。當我們回眸過往生命的時候,我們能想到的就是這一圈圈的年輪,只有當初的幸福或者苦難才能喚起我們的回憶和思緒,也正是這些幸福或者苦難讓我們變成了當下的自己。現在的毛豆同學不就是這樣嗎?
“秋色是他媽的毛衣,是他爸的秋褲”這句話樸實中透漏著人文氣息;而“我的語文老師是個教書的”也會是對一個老師最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