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烙下貧窮的烙印

元旦放了三天假,我的小侄女不好好寫作業,被她爸爸修理了一頓,她憋著小臉惡狠狠地說:

“這世界上有三種笨鳥:

第一種是會飛的;

第二種是嫌累不飛的;

第三種就是爸爸你這樣的。”

我姐夫問:“我是啥樣的?”

侄女大喊:“超級討厭,自己飛不起來,在窩里下個蛋,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讓下一代去飛的!”

我聽堂弟說完笑的都直不起腰了,現在的小孩都太厲害了!

真不知道小丫頭都從哪學來的…

但仔細一想,小侄女說的卻是事實。

相信很多人打小兒都聽過這種話:孩子,你要好好學習,爹媽沒什么本事,以后可都指望你了啊!


智慧的父母從來不會向孩子抱怨自己的無能。因為這種由心底散發出來的無力感會傳染、會腐蝕一個人的靈魂。

哭窮就能激發孩子的斗志嗎?

不。哭窮會削弱孩子的自強與自尊,讓孩子的心里打上貧窮的烙印。


我特佩服一個朋友,她是單親媽媽。那天吃飯聊天的時候她講述了自己曾經的經歷:

“很多人覺得快樂和財富是息息相關的,可我不這樣認為,快樂是心靈的感受,跟物質有一定的關系,但不是絕對的關系。”

我們要尊重錢,尊重財富,但并不等于錢就是一切。

其實在女兒十歲前,我都很清貧的,一個月一點點工資,幾乎是勉強維持生活。

記得前同事中有兩家的孩子和我的女兒同歲,那兩個家庭的環境和我給女兒的要富裕很多。

他們的生活三天一小葷五天一大葷,我和女兒每天都是一碗咸菜一碗大白菜,或者一碗咸菜一碗土豆。

咸菜是我的 ?大白菜或土豆是女兒的。

盡管生活艱苦,我依然把女兒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沒錢買成衣,我就到市場上賣布料的小攤上淘。淘到大塊的就自己設計款式,再找裁縫鋪的老板娘幫我們做成母女裝,淘到小塊的,就設計一些精致、有趣的手帕、圍巾、絲巾之類的。

夏天,女兒的連衣裙,套裙,吊帶裙+小披肩,襯衣+馬甲配長褲等等,大多是我自己設計的。

其實應該說是裁縫鋪的老板娘聰明,只要我能畫出形狀,她就可以做出我想要的款式。

冬天,女兒的風衣、大衣、外套、外褲都是我用廉價的毛線一針一針織起來的,各種圖案,各種款式,穿出去總是與眾不同。

每當我看著女兒穿著我親手設計的衣服開開心心的和小伙伴玩耍的時候,我不覺得我是貧窮的,反而覺得很有成就感,我沒有讓她在富裕家庭的孩子面前有自卑感。

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靠講大道理是沒用的,因為孩子的認知都是表面的,不管你給她的衣服或玩具是昂貴,還是廉價的,她不知道比較,只知道想要自己喜歡的。

愛孩子,就給他(她)喜歡的東西,讓他(她)有個快樂的童年。

適時地給他滿足感:物質或精神

在我看來,朋友是一個很聰明的媽媽,因為就我和周邊小伙伴的成長經歷來看,貧窮就像一種基因,真的會遺傳,家長們并不會意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對孩子的教育,只覺得應該讓孩子知道,“這個太貴,所以不買”、“家里很窮,所以不買”、“掙錢不容易,爸媽很辛苦要節儉”……不否認孩子是會因為“哭窮”而變得節儉了,但孩子內心低人一等的窮人思維卻會伴隨著孩子一生。

也許有人會說,如果一味的滿足孩子的要求會不會讓孩子越來越沉溺越來越瘋狂的提要求呢?

馬斯洛需求層次論眾人皆知,人類一個需求層次滿足后自然向更高層進階,這是很自然的常識。

所以,父母在童年滿足了孩子哪些方面,孩子未來在哪些方面就會流動而不執著,有自由去體驗更高級的需求層次。

安全感被充分滿足的孩子,將來不會在婚戀中只敢選安全無害的人;物質需要被父母及時肯定回應的孩子,人生追求不會只停留在賺錢層面;一個各方面被充分滿足和自由的孩子,自然綻放不可思議絢爛的一生。

所以說,富人傳遞給下一代的,多是自由、野心、從容、自律與不屈不撓。

而窮人遺傳給下一代的,多是自卑、短視、暴戾、散漫與輕易放棄是有一定道理的。

滿足孩子的需求~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學會規劃自己的財富,從聚愛財開始從小養成理財的好習慣。

我們教育孩子,不是為了讓他背上沉重的家庭負擔,僅是為了讓他自食其力,撐起他自己的天空。

教育本來就是和窮富沒有關系的事情。切不可給孩子窮的壓力,不要讓窮酸成為孩子一輩子的魔咒。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