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www.lxweimin.com/writer#/notebooks/5271812/notes/5229686
謹以此文,紀念本人加入的第一個寫作訓練班結束,紀念賦予我新的生命力的十周,紀念我與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識的第十周。
8月11日這一周,是第三期寫作班的最后一周。
這最后一周是我堅持的第八周。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抱怨生活平淡乏味,但卻從來沒有想過如何讓它有滋有味。
現在回首看這八周我所經歷的,我所體會的,我所感受的,第一次讓我真實地感受到生活的意義,時間的價值。
1.《六度空間》理論
1967年時,美國著名心理學教授斯坦利?米爾格蘭姆招募了300多名志愿者,請他們寄封信給一名指定的股票經紀人,因為確定這些志愿者都不認識那位股票經紀人,所以米爾格蘭姆就讓志愿者們把信,發給最有可能和股票經濟人有關系的親友,然后要求每一位轉寄的人都發一封信給米爾格蘭姆本人。
實驗結果是,有60多封信最終到達了股票經濟人的手里,而這些信件經過的中間人數目平均只有五六個,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這個理論就是著名的“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論”。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一個文案微信群中拋出了一個問題“有沒有靠譜的寫作班可以推薦?”只是隨口一問,我并沒有期望有所回應。
意外的是,很快就收到了主編拋來的第三期課表。我好奇地點開,看了課程的編排,竟然感到濃濃的誠意,無論課程編排或價格,都讓我覺得即使是上當,也是心甘情愿。
一向拖延癥的我加了助教采薇的微信,問清了授課方式,在表達了濃厚興趣和堅持到底的決心后,就痛快的....忘了這回事。
2.不應該的插班生
直到6月的某個周末,曬著太陽看書的我突然想起來,好像忘了一件事,此時距離開課已經過去了兩周。
我馬上發信息給采薇,表示想參加寫作班。采薇呢,很好心地提醒我已經開課兩周了,提議我考慮參加下一期,開課時間在8月15日。
那時我才突然驚覺,一晃兩周過去了,如果不是猛然想起,我可能真的再也不會想起這件事了。
內心極度恐慌的我幾乎求著采薇幫我向主編申請插班,忐忑地等待著回復。
得到肯定的答復后,我立刻付了款,馬上截圖給采薇,她很好心地提醒我,“群里很活躍,別嚇到你,哈哈。”,直到進群后,我的一顆心才落地。
剛一進群,我被敏組長速度加了好友,并要求我改群名、寫目標、爆照、注冊簡書賬號,為了給我靈感,她還把組員的目標給我參考了一下。
群名好改,目標卻著實讓我想了一下。其實我加入寫作訓練營只是想無聊時間可以打發時間,但是為了不顯得太low,我改為樸素的“寫好故事”。
3.加入簡書
簡書雖然一直有所耳聞卻沒有關注過,直到入營后我才在簡書上安營扎寨。
第一篇作業是寫一個故事。
插播一下,主編的授課方式是先作業后授課,目的是不設限,讓我們放開寫,好處是,風格立現:逗比,哲理、文藝....每個文章都帶著自己的特點。因為不設限,寫作起來無負擔,每一個字都雀躍著自己跳出來才是最佳,為后期每個人的定位做好準備。
這也讓我對寫作這件事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寫作并不是目的,是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重溫了過往經歷,一個念頭、一本書、一段旅行,并記錄下來,與更多人分享。文字是沒有溫度的,但文字卻因承載了感情而有了溫度,讓情感通過文字在每個人心中流動起來。
看過每個人的文字,再做出講解,可以更好的因地制宜。雖然大家都在一個群里,但是卻可實現“分級教學”的目的,不僅保護了每個個體的獨特性,還可以讓個體間自發地相互借鑒、自發融合,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著力點”和文風。
回到主題,我的故事是“午夜出租車”。隨著課程的逐漸深入,我越是發現自己最初的文章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這是一種很明顯的成長信號(主編言),但是怎么改,怎么改的好,我還不知道。
那時候讀的書也并無多少文學性,更多是實用角度考慮,每周一篇的讀書筆記真是最難的事,而那時候的寫作只是完成每周一篇的作業而已,還不能體會何為“利用一切時間思考寫文章”。
4.《羅丹人體寫生集》的啟發
真正讓我覺得自己好像有點兒感受到寫作這件事的時候,已經第5周了。周二是主編講作業的慣例時間,他發在群里一篇文章《羅丹人體寫生集》。然后說了一句話,大意是,希望同學們多接觸藝術,寫作和音樂、繪畫一樣,都屬于創作的藝術,都需要靈感,而靈感的來源在于多體驗。
我把文章收藏起來,很喜歡文中說的道理和語言,反復仔細讀了讀,恰好當時也在學習語音和音樂的關系,突然好像懂了一些,就寫了一篇《不談寫作,才能寫出好作品》,主編點評“功夫在詩外”,才算真的揭曉了寫作的秘密。這時候
在那之后,我發現素材一下子多了。每天群里的討論都很值得琢磨,同時也是我靈感的來源;走在路上、和同事聊天,或者看資料文章我都會不自覺的思考如何可以讓其成為我的素材,也會根據一篇文章寫下自己的觀點,這時候我發現,手是我的“第二個大腦”。第五周,我意外地寫了3篇文章。
5.我可以寫兒童繪本嗎?
這時候,主編又提供了全新的我從未想過的機會———寫兒童繪本。
說是寫兒童繪本,實際上是根據簡單英文編寫一個完整故事。
這個階段的我開始希望自己能夠筆耕不輟,至于寫什么,我并不在意。
意外的是,在寫繪本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很快樂,仿佛又回到了小時候喜歡給別人講故事的時候。因為繪本是給6-13歲的小孩子寫的,不由得使我有了責任感,甚至在考慮,通過繪本給孩子們傳遞一種什么樣的觀念。
第一個作品是《Blue Sea》講的是大魚想吃小魚,小魚拼命跑的故事。
繪本確實治愈心靈,在寫的過程中我一直處于一種童真的喜悅狀態中,很享受這個過程,若不是有字數限制,真想把繪本的每一頁都講成一個故事。
得益于寫繪本故事,我仔細地觀察每一頁,出現的每個事物、每種顏色,我都仔細地看,揣摩他們之間合理的邏輯關系,如何將一個有理有據且不失趣味性的故事。
我很快完成并交了《Blue Sea》,內心頗有些不確定,不確定是否會受到肯定,但意外的是,負責繪本的馬修叔叔很快地表示他特別喜歡我的故事,并且已經完成了音頻的錄制工作。主編也鼓勵我繼續寫下去,說我很適合寫繪本。
人真是可怕的生物,受到鼓勵和贊美之后,真的會迸發出令人驚訝的潛力。
在這件事過后,我對自己的能力又增加了一點自信,并打算深挖一下自己的潛力,看看其他文體是不是也一樣可以玩得轉。
此時,與當初只為打發時間進入訓練營相比,我心里真的把參加寫作訓練營當回事兒了。
6.對民國人物的興趣
第6期的作業是改寫一個新聞,主編發了網易新聞,關于110歲“紅色女特工”黃慕蘭的,我偷了個懶,就打算改寫主編推的這一篇。
周一開始,我就開始查各種資料,建立了文件夾并分門別類放好。但是直到周日下午,我才開始動筆,從2點斷斷續續寫到8點,字數竟突破了4000。
放下筆,我終于感受到何為“不錯”,嚴格來講,這是我第一次認識到自己還可以寫不熟悉的民國人物,竟然寫的超過了自己的預期,并且發自內心覺得自己寫的不錯。在每周一次的課上,主編還表揚了我的文章,這是我第一次在寫作訓練營里露面。
對我而言,這篇文章又是一個意義重大的里程碑。
當然,那一周主編的公號發了一篇關于“墻中洞”實驗的文章,根據那個實驗,我詳細查了查,又結合自己當時正在讀的《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一書,談了一些我對未來教育的看好,成文《未來,“教師”會消失嗎?》
這一周主編根據每個學員,大致推薦了專業方向,曬月的紀實和小說,汪汪的評論和小說,范兒這種能量爆棚的簡直是什么都秒殺,敏的航空題材還真是新穎,黃鶯姑娘天天霸屏的旅游筆記......我呢,準備往繪本/兒童文學上探探路~
7.華人周刊的邀請
前文說過一點點鼓勵就可以刺激你前進,于是,我自告奮勇嘗試給《華人周刊》投稿,但是先要通過審核。
我看了《華人周刊》的風格,民國氣息濃郁,人物傳記很多,我的“黃慕蘭”得到了編輯的認可,我竟然被邀請投稿了!
知道消息的那天我特別興奮,把文章發給了要好的朋友,也發在了家里的微信群里。回到家開了一瓶紅酒,飯桌上和家里人分享了這個好消息,并且也說明了自己熬夜并不是上網,而是在碼字,沒想到的是,爸媽很驚訝“黃慕蘭”是我的作品,登時就問我哪里可以看到我的文章,一晚上,我媽媽都戴著眼鏡,一篇篇地看我的文章。而我和她打趣道,每天只能看一篇,看太快供不上!
8.上首頁
時間很快就到8月初了,我再也不用為每周作業犯愁了,并且,我不斷在思考還可以嘗試哪些文體,哪些是我可以做的,哪些是我寫不出來的?
而彼時,上首頁就是我給自己定的第一個簡書目標。
之前自己投稿被拒絕后,我決心再也不主動投稿首頁了,一心要編輯主動推薦。
7月份參加主編微信公眾號課程的時候,我就感覺公號是我不能的,要緊追熱點,那時我自認精力不允許追熱點寫熱點,但現在我覺得是應該大膽嘗試一下。
正巧7月31日是林心如和霍建華大婚,當晚,我熬到1點多,寫好了《十年摯友蛻變愛,不是每一個林心如都能等到自己的霍建華》,任務一完成,我就放心睡去了。
早上起來看到簡書的提醒,打開后看到昨晚辛苦寫的文章被推到了首頁,頓時覺得沒有白費,但也真正體會到了追熱點的不易。
9.邊寫邊笑的廣告文
第9周的文體是寫一個廣告。
我覺得這很難,我并不知道如何將產品用文字推銷給別人。
這個作業我一直在腦子里構思,開了好幾個頭,想了好幾個廣告,但一落筆也遲遲推進不下去。
直至周日晚上,才選中了默克爾的菱形手作為引文,查了很多資料,突然看到一句,“2005年,她聘請了專業的發型師和美容師進行打理....”
一下子找到了著力點,就寫美發店!但內心又想小小搞怪一下,于是就出現了“默克爾+殺馬特風格沙宣”的軟文。從想到這個點子直至寫完,我一直處于邊寫邊笑的狀態,甚至寫到一半不得停下來笑夠了繼續寫。
這篇文章被主編“服了”一下,并稱“現代讀者需要這樣的戲劇反轉來刺激一下”。
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哦,原來廣告我也是可以寫的,可以寫成自己的廣告風格。
這期優秀文章是伍晨的《親手為自己選一盞暖燈》
鏈接:http://www.lxweimin.com/p/269695c92f8a
廣告,要么是思想大轉彎,要么像伍晨一樣營造一種暖暖的氣氛,直擊心靈。
以下為主編原話:
廣告就是要把真情實感寫出來,以直擊自己心靈的東西,震動別人。
學名是“量子糾纏”,可以預測相隔甚遠的一堆量子的狀態,即使二者遠在天涯,其行為也相互關聯。
其神奇之處在與,當你對其中一個粒子測量時,也會影響到另一個粒子的狀態,盡管二者之間沒有作用力、滑輪或電話線之類的東西鏈接,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彼此溝通。
它能產生“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在未來,人類或許能通過量子糾纏來實現“瞬間移動”,將人體或物體從一處傳送至另一處。
10.3天后的第四期開班
這個班讓我認識到,寫作不分年齡,也不分風格,原本以為寫作很窄,但才剛推開門就發現原來這才是“大江大海”。
班里很多同學都是身懷絕技的高手,前期班里的鐵牛師哥、正經嬸兒師姐都已經做專題編輯、出師、出書了。
短短10周,卻好像經歷了微縮人生。從最初的玩票,到漸入佳境,直至現在的嚴肅對待。曾忘記了為何而寫,也曾為了虛榮心而絞盡腦汁上首頁,更曾因自知差距太大追趕不上而焦慮,但當今日得知嬸兒的文章破百萬,范兒的文章過10萬時,敏的公號獲原創時,我由衷感到高興自豪。這條路雖然難走,但是看吧,有人走過去了,說明路一直都在。
有高人在前,有高人在側,即使天資并不如人,但是正如善良是給善良人最好的獎賞一樣,寫作也是給喜愛寫作的人最好的獎賞。
我們第四期見。
后記:昨天,華人周刊第一次發了我的文章,也第一次看到了過萬的閱讀量,總算沒有辜負主編推薦,沒有辜負自己。
但是發現了更多隨之而來的問題,原本以為這盡管不是終點,卻也是一個驛站,可以稍事休息,但是沒想到前面更難啊......
看來很多問題只能自己去找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