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6395字,閱讀時間為10分鐘)
20年前,在全球的商界人士中流傳著一本被譽為圣經寶典的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該書一直穩居《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亞馬遜書店、中國各大書店銷售排行榜前列,其作者史蒂芬?柯維博士曾是入選影響美國歷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被美國《時代周刊》譽為“思想巨匠”、“人類潛能的導師”。 20年后,肖恩?柯維延續了其父史蒂芬?柯維的驚世智慧,寫出了給青少年的成長哲理書《杰出青少年的七個習慣》。這本書不但被認為是美國青少年的必讀書,而且風靡120個國家,全球銷售超過300萬冊。 新的學年,意味著新的開始。為此,本報記者近日特別連線肖恩?柯維,希望這位美國青少年成長專家能和中國的讀者一起分享青少年成功的秘訣。
我是“七個習慣”的最好見證
我爸爸史蒂芬?柯維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我和我的弟弟妹妹,父親在我們身上進行了各種心理試驗。
記者:您十分強調習慣的重要性。您在書中說,“習慣,不是成就你,就是毀了你”,習慣真的有那么大的影響力嗎?習慣在我們的人生中占居怎樣的位置?
柯維:事實上,習慣不是我們感性認為的行為方式和慣性,習慣是原則,而原則決定行為的結果。不是好習慣,那就是壞習慣,兩者背道而馳。當然,習慣有很多種,我們特別強調的七個習慣確實會或好或壞地改變一個人。青少年如果在今天認真踐行七種習慣,那么最終將會成就優秀的品格。
習慣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由于我們不斷重復著這些習慣,我堅信他們足以造就或者毀滅一個人。習慣對于我們的工作、人際交往甚至日常生活都意義重大。養成良好的習慣是美好生活的關鍵。
** 記者:您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么?最大的遺憾又是什么?**
柯維:我想,在成長的路上,初中階段(12歲到14歲)是我面對的最為艱難的時期。那個時候我不知道自己能夠做什么。我覺得自己腦子太笨,過于肥胖,根本沒什么朋友……這些都讓我極度自卑。那時我一直在努力尋找自己的位置,挖掘真正的自我,發掘什么是我擅長的。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來弄明白這些事。在經歷了痛苦的七年級之后,我度過了一個非常快樂、富有成效的八年級。但是這對我來說,實在是一個艱難的過渡期。
談到遺憾,那就是沒能在中學做更多的事情。我希望在中學時能參與更多的體育運動,有更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大部分時間我只和一兩個人來往。真希望那時侯的我能擴大自己的生活圈而非局限于自我。
** 記者:您有這樣一個了不起的父親,會不會有壓力?您有很優越的先天優勢和條件,您認為您的成功會比其他人來得更容易嗎?**
柯維:我從未因父親而感受到壓力,他對自己所追求的生活有明確的認識,他的言傳身教深深影響了我。我們見過很多出身顯赫的人,但是決定是否成功的關鍵在個人。我堅信,成功生活的關鍵在于選擇,我做出讓我成功的選擇永遠不會那么簡單,而且它也從未簡單過。
記者:您父親是否是按照他提出的七個習慣來培養您?在成長過程中,您是否對父親的教育產生過逆反心理?您認為最難養成的是哪個習慣?
柯維:在我們的成長時期,父親用他的七個習慣來教導我們。我并非每時每刻都嚴格遵守那些規則,但我一直盡最大的努力去實踐它們。在教育方面,父親并不會苛責我們。父親向來做事目的明確,他一直是按照“七個習慣”來教育我們的,但絕不會苛求。
在所有的習慣中,我最難養成的習慣是第三個---首先從最重要的事情著手。我很苦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出最重要的事情來優先排序。人們常常問我,是否覺得自己像是父親實驗室中的小白鼠,事實上我從來沒這么想過,我們兄弟姐妹中的任何人都不會有這種想法。
由于擁有一個寬松的家庭氛圍,我們總是開心說笑,就像從未出現過叛逆。我們是一個充滿歡樂的家庭,大家共同度過了許多難忘的美好時光。媽媽和爸爸總是言傳身教,給兒女們樹立良好榜樣。我們都曾經犯過錯誤,但總的來說,一家人關系融洽、和睦安康。每當回想起童年時代的幸福時光,我總是心懷感激。
記者:您的女兒是否也是“七個習慣”的實踐者?
柯維:我有兩個女兒,一個17歲,一個14歲,她們都很棒。我已經按照“七個習慣”來教育他們。和父親一樣,我會使用比較溫和的方式。她們都閱讀過這本書,我們會談論書中的部分內容,也不會太多。主要是讓她們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你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設定目標,學會與人相處的方式以及處理問題的方法,等等”。她們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而我也不會過多談論這個話題,更多的時候,我是以行動來進行教育的。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聲音 在面臨壓力的情況下,堅持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需要勇氣和毅力的,它往往會使你跨越到未知領域。
記者:您說,“當今世界,做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比以前要難得多”、“青少年的生活不再優哉游哉了,生活就像野蠻叢林”,那么,現在的青少年面臨著怎樣的困境?“七個習慣”還能夠適應這種變化嗎?是不是會出現“八個習慣”“十八個習慣”的可能?現在的青少年最害怕什么?青少年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柯維:在我寫我最新的一本書---《青少年最重要的6個決定》之前,我從全世界的角度審視了青少年,我詢問他們面對的最大挑戰是什么。我驚訝地發現,對于青少年來說,最大挑戰竟是學校。在學校,青少年的緊張感來自分數的壓力、激烈的競爭、對于未來的不確定性等多個方面。
在北京訪問期間,我曾問過一位校長:“在當今的中國,什么是青少年面臨的最沉重的壓力和最大的挑戰?”他說:“學校!學校的壓力對于青少年未來的安定和幸福是有好處的。”
一個十幾歲的青少年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找到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而且寫一份人生規劃書。應該先弄清楚你的特長,你想要去的地方,將來你想要成為誰,這是做所有決定的基礎。
“七個習慣”是原則,它們是全世界的、永恒的、客觀存在的。“七個習慣”過去適用、現在適用也將永遠適用。你可能會增加你自己的習慣,但是這“七個習慣”是創造效率生活的基石。
記者:青少年大都有成長的叛逆期,這個時期的人表現得都比較自我、固執。在這個時期做出的任何事情,在本人看來都是正確的。作為青少年的教師和父母,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心悅誠服而不至于走向歧途?
柯維:我相信,如果孩子相信你并尊重你,那么他就會聽從你的意見。你可以通過與之溝通和信守承諾來獲取信任和尊重。
** 記者:現在的年輕人對于成功的藝術很好奇,所有的學生都想成功。在您的心目中,什么才是成功?**
柯維:有時,我們在成功的階梯上攀爬,我們想,這就是成功,這就是我在生活中所要追求的成功。你不停地往上爬,爬到了梯子的頂端,卻發現梯子放錯了位置,那堵墻不是你要爬的。生活就是要處理好各種關系,要讓自己堅強。沒有哪個臨終的人希望自己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辦公室里度過的。他們總是想要花多一點時間和他們所愛的人在一起。所以,當你在成功的階梯上攀爬時,一定不要忽視那些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人,比如你的家人,你的朋友,和其他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人。
所以在我的心目中,你所擁有的或不曾擁有的最大的成功來自你的家庭。我想,生活中沒有哪一種成功能彌補你家庭生活的失敗。所以,我認為,扮演好兒子或女兒,父親或母親這些角色,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其次,成功是要傾聽你自己的心聲,知道你真正擅長的事情,你的激情所在和你喜歡做的事情,然后去做這些事。所以,成功首先來自家庭,然后是要找到你自己想做的事情。成功與錢無關,與聲望無關。其實,這也是所有走過來的人最終體會到的真實。
雙贏的想法是一種思維習慣。雙贏就是一種人人都是勝利者的想法,就是一種寬容又堅韌不拔的想法。我不會踩著你的肩膀向上爬,但我也不會對你卑躬屈膝。這好比是一頓各取所需的自助餐,人人都有份。
** 記者:您在書中將成功分成了兩類,個人的成功和公共領域的成功。您認為哪一個更困難?為什么?**
柯維:我認為兩者都相當困難,只是先后順序不同。通常,人們在處理好自己的問題之前,就試圖解決人際關系問題。事實上,只有獲得了個人的成功,才有可能達到公共領域的成功。一個人不需要盡善盡美,但要首先實現自我的成功,然后才能擁有良好的社會關系,體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因此,這個順序很重要。
關系問題就像一棵大樹,當一棵樹生了病,人們會修理枝葉,卻忘記了加固樹根。樹根其實代表著個人的成功。每個人都要確定目標,明確人生的方向,首先從最重要的事情著手,努力去拼搏和踐行。盡管非常困難,但要學會耐心傾聽,學會與他人合作,以誠信為本,運用雙贏理念,從而達到個人的成功,實現自己的價值。
記者:在中國,青少年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他們不得不為能夠考取一所理想的大學而拼命學習。在書中您說:“生活不是在競爭。生活是一項團體運動……我們應該想的是雙贏。”我們如何能讓孩子們在殘酷的競爭中明白這一點?因為現實往往會給他們樹立相反的例子。
柯維:其實競爭不見得就是一件壞事情,它就像一把雙刃劍,當競爭使得我們向更好的方向努力的時候,它就是一件好事。北京能夠舉行奧運會,這就是良性競爭的結果。競爭帶來了許多好處:貿易往來增多,經濟更加繁榮。因此競爭在商業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當我們采用誹謗等不正當的方式來打敗其他公司,以抬升自己公司的價值的時候,競爭就變味了。
當你試圖通過貶低他人來體現自己的價值,或者認為自己比別人差的時候,競爭就是糟糕的。在一個團隊里,沒有誰比誰更重要。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大家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價值和無限的潛力。當然,我們不是提倡完全放棄競爭,而是強調不應該以惡性的方式來競爭,不應該對自己的朋友說“我比你優秀或者我比你差勁”這一類的話。
** 記者:您在書中列舉了實現雙贏過程中的兩個惡魔:競爭和攀比。您同時承認同自己競爭的必要性,以及將競爭與獲勝聯系在一起時候的危險。這種想法是否過于理想,因為現實中很難進行操作。**
柯維:我再一次強調,競爭并非一定是惡的。當你希望通過努力獲得更高的分數或更強的運動能力,超越過去,這時候競爭就是必備良藥。你可以設定目標,超越他人,但是你不能耍陰謀詭計或者希望他們生病。
你不會為了獲得老師更多的注意而跟朋友競爭,也不會和朋友攀比誰走在潮流的前沿,但是你必然會為了一個好的分數、一所頂尖大學而競爭。
無論何時,把雙方的利益放在首位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事實證明,不管是在商務貿易中還是在學校里,如果堅持雙贏理念,你都會找到更加有效的應對策略。如果堅持雙贏理念,你最終將獲得更大的成功,擁有更為健康的人際關系。
** 記者:您將雙贏的理念比喻成“生活就像一頓各取所需的自助餐”,這是一個美好的比喻。但在中國,生活往往是這樣的,自助餐的數量有限,先到先得,惡性競爭似乎不可避免。**
柯維:那些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的人,最終的收獲會更為豐厚。那些關心他人的成功多過自己的人,會擁有更多朋友、財富和幸福,達到更高的成就。
只考慮自己的人可能會在生活的某一些領域小有成績,他們可能成為富有的人,可能會得到某種榮譽,但是最終他們也將失去朋友和快樂,走向失敗。同樣地,如果一個人只會一味犧牲、屈從他人,缺乏自信、不會展示自己,那么也將遭受悲慘的結局。
改善與至親的關系:生活就是要處理好各種關系,要讓自己堅強。當你在成功的階梯上攀爬時,一定不要忽視那些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人,比如你的家人、朋友和其他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人。
記者:您認為“我們單方面強調了父母對孩子的主動性理解,忽視了未成年人對父母、對周遭世界的反向反應和理解。”您能否介紹一下在美國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如何?穩固父母與子女間關系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柯維:父母和孩子之間會存在溝通危機(代溝)。他們交流得太少,我認為這足以毀滅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傾聽是改善你和孩子之間關系最有效的方法,它是雙方面的:當孩子真正用心去傾聽父母的話語,而父母真正耐心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相互的理解和尊重將會融入良好的家庭關系。
** 記者:在您的成長過程中,您和父親的關系都很好嗎?**
柯維:父親在我的一生中對我影響很大。他是個很繁忙的管理人員,經常不停地奔走在世界各地。但是他總是會擠出時間去現場看我的橄欖球比賽。每當我有比賽的時候,他都會圍繞這個比賽進行自己的日程安排。這是在告訴我:我對他來說很重要。
讀高中的時候,我有時會很反抗,有時會令他覺得很奇怪,有時覺得他令我感到難堪,但是我一直很尊重他,我們的關系很好。當我決定踢球的時候,他很支持我。所以,對父母,我想說,看看你的孩子喜歡做什么,支持他們,不管你喜歡與否,當你的孩子對某件事情表現出激情時,你要全力支持他。父母要與孩子維持好親密的關系,孩子也要與父母保持親密,因為這是你一生中擁有的最美好的事物。
與父母保持親密的關系,要與父母商量,你才會作出正確的決定。我年輕的時候,一位智者曾這樣告訴我:肖恩,如果每當你要作出重要的人生決定時,都征求你父母的意見,這個決定可能是關于你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你的職業、你的婚姻,你就不會作出錯誤的決定了。
我心里想,這是個很好的建議,我也一直遵循著這個建議。這個建議讓我受益一生。
記者:您書中的很多例子都帶有明顯的“美國特色”。您覺得成長環境和價值觀的差異會不會成為中國青少年應用這本書的障礙?中國的青少年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您對中國的青少年閱讀這本書有什么建議嗎?
柯維:我這本書包含許多事例,它們大多數來自美國,但也有許多來自其他國家和民族。以我的經驗,全世界的青少年具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會有不同,但我注意到,他們的相同點比我們想象的要多。書中談到的是全世界的青少年,全世界的青少年都會有相同的話題:和朋友的話題,和父母的話題;關于約會、性和藥物,等等。他們生活的環境會有差異,但是面臨的競爭是相同的。我認為,這本書談到的青少年所面臨的挑戰和解決問題的原則是具有世界性、普遍性的。這本書將會在中國得到廣泛認可。我想對于中國青少年,它非常實用,而且他們將會發現它的價值所在。我愿在書中有更多的中國故事嗎?那當然。請告訴我一些吧!(《杰出青少年的七個習慣》(美)肖恩?柯維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相關鏈接
肖恩?柯維,現任富蘭克林柯維公司副總裁,該公司為世界頂尖的時間與生活管理的權威之一。
肖恩?柯維的《杰出青少年的七個習慣》是給予青少年心靈的一份真正禮物,不論你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難題,這本書都能給你帶來希望。
肖恩?柯維給出了可以使用一生的價值觀和原則,青少年一旦采納,就會豐富他們的生活,讓他們長久受益。
《杰出青少年的七個習慣》是現實生活的指南。嗨,這本書是做父親的機會,也是你孩子的機會!
** 杰出青少年的七個習慣**:
習慣一:積極處世,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習慣二:先定目標后有行動,確認你的使命和生活目標。
習慣三:重要的事情要先做,排出優先順序,首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習慣四:雙贏的想法,抱著人人都能成功的態度。
習慣五:先理解別人,再爭取別人理解自己。真心誠意地傾聽。
習慣六:協作增效,協同工作成就更好的業績。
習慣七:磨刀不誤砍柴工,定期讓自己得到休整和充電。
習慣一二三是自我完善,可稱之為“個人的成功”。習慣四五六涉及感情關系和團隊工作,可稱之為“公眾領域中的成功”。在成為稱職的團隊一分子之前,你必須首先完善自己的個人行為。而習慣七則是讓自己得到休整恢復的習慣,它支持著其他六個習慣。
問題青少年的七個習慣:
習慣一:被動反應。將所有問題都歸罪于其他人,自己則是個受害者。對自己的生活不負任何責任。
習慣二:不定目標,不考慮將來,不設想后果。
習慣三:大事永遠為小事讓路,重要的事情留待最后去做。
習慣四:爭強好勝。別人的成功就是自己的失敗,如果眼看著即將失敗,一定要把那些人一起拖下水。
習慣五:先夸夸其談,再假裝傾聽。如果真想聽別人的意見,就應該誠懇傾聽。
習慣六:千萬別合作。其他人都很怪,何必要和他們共處?
習慣七:把自己累得筋疲力盡。不學習、不鍛煉,遠離一切能激勵自己的事物。
很顯然,這些習慣正是招災邀難的好法子。然而,我們很多人卻經常沉溺于其中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