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什么是人性的“白板說”
1.1.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他在《人類理解論》這本書中說到:“人類的心靈如
同通常所說的那樣,是一張沒有任何印跡的白紙,不存在任何思想
1.2.洛克認為,人類本身是一塊白板,大腦的想象力、推理能力等所有能力,都
來源于后天的經驗。
1.3.一種是法國哲學家盧梭提出的“高貴的野蠻人”。盧梭認為,人在自然狀態下
是天性無私、崇尚和平、無憂無慮的,而貪婪、焦慮及暴力等負面事物都是文明
的產物。
1.4.另一種是笛卡兒的,被稱為“機器中的幽靈”的一種觀點。具體來說,他認為
人的肉體存在于空間之中,像是一部機器,但靈魂卻是一種既不存在于空間之中
,又不會隨著肉體消亡而消失的不滅存在。人的肉體和心理是分離的,因此,人
性不是由身體這樣的先天因素所決定的。
2.二、平克對“白板說”的看法
2.1.平克用四種學科的方法論證了“白板說”的錯誤
第一,心理學和認知科學告訴我們,人類的心理感受并非是虛無縹緲、無規可
循的,而是可以通過一套科學的標準去衡量和認識的。
第二,認知神經科學告訴我們,大腦的構造對認知起著決定性作用,外部因素
影響反而很小。
第三,行為遺傳學揭示了基因對于行為的重大影響,推翻了行為全由后天環境
決定的傳統觀點。
第四,進化心理學發現,是進化的過程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只要人類不
斷進化,人的內心對世界的看法就會不斷進化。
3.三、科學和常識揭示的人性
3.1.暴力
暴力是人的天性。平克認為:人類的暴力不是后天形成的,而是大腦設計構造
的一部分。他指出了人類暴力的三大原因,即競爭、缺乏自信和榮譽。
競爭會促使人們為了獲利而去侵略,就像黑猩猩為了獲取食物而攻擊其他動
物;缺乏自信會促使人們為了安全而去侵略,就像美蘇冷戰,雙方都是出于
對自身安全的考慮而瘋狂地開展軍備競賽
榮譽則會導致人們因為瑣碎小事使用暴力,就像人們常常因為排隊的先后順
序而產生爭執。
人類大腦中關于暴力的架構會促使人們因為上述原因采取暴力行為,這是生物
的本能反應,不可避免
但他同時指出,雖然暴力是人大腦天生的設計構造,不可完全消除,但大腦同
時也設計出了一套控制暴力的開關,這套開關能夠有效控制人的暴力行為。
控制人類的暴力行為,重要的不是如何徹底消除暴力,而是通過制度的設定和
環境的營造,去引導人們不點燃暴力的火苗,關閉人性中暴力的開關。
3.2.教育
因為白板說認為,大腦本身空無一物,只有對外部輸入的信息加工處理后才能
形成認知,因此,我們認知的上限是由我們所接觸的客觀存在決定的
但事實上,造成我們認知局限的關鍵,是因為我們的大腦還沒有進化出專門適
用于現代知識領域的組織結構,所以我們才會在教育、生物倫理、食品安全、
經濟等方面遇到難題。
平克則認為,后天的教育和家庭環境的作用要遠遠小于基因的作用。
因此,教育孩子的關鍵,不在于父母給子女灌輸了何種知識和理念,而在于要
努力引導孩子釋放原有的天性和稟賦。
3.3.社會不公平
人類的苦難源于人性中固有的利益沖突,更直接地說,源于人們對待親屬和非
親屬的態度截然不同
即使在完全公平的社會系統中,也難以避免出現一定程度上的不公平現象,我
們也沒有辦法從根源上杜絕人類苦難的產生,只能夠盡力在平等和自由之間進
行權衡。
男性和女性的天賦存在天然的差異,罔顧兩性差異的男女平等,實際是另外一
種男女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