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在乎結果的人,無論過程多么精彩,回憶的時候我首先想起的都是結果,尚未發生的時候我所期盼的也是結果。
愛一個人,就喜歡想如果我們結婚會去哪里生活,會生幾個小孩,會怎么裝修房子,會不會換一份工作,甚至菜肴的口味。這一切都停留在我的腦海里,未必會告訴那個人,即使我們已經在戀愛。因為我怕,他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樣,我期望的未來不是他理想的生活。通常就那么遠遠的看著,后來越走越遠。回憶他的時候,我會想起分手當天的情景,最后的表情。然后才是曾經美好的那些點點滴滴,這時跟自己說真心愛一個人是多么容易和快樂。然而即便相愛的兩個人相處也不容易。
畢業就進了企業,因為某些主客觀的機緣巧合,最久的公司居然也就1.5年。而且無論去哪個企業,都立馬操著股東的心,愛崗敬業,卻不夠職業。我講的職業就是Professional。其實員工跟企業永遠有不可調和的利益沖突,企業的終極目標是為股東的利益而奮斗。很多戰略層面的決策及內部文化、福利制度的建立是不考慮某些崗位員工利益的。企業越大,聽話的員工越好混日子。甚至KPI考核,除了硬性指標,還有領導打分。如我第一份工作,一個大區,誰日子過得舒服,誰更艱難基本在銷售區域劃分時就定了。然而從不太會隱瞞自己的想法、野心,更缺乏得過且過的心,總不自覺的把自己放到不那么舒服的位置。我也許更適合創業,但機會還沒有到來。如今的崗位,我還是看結果,回款之前一切都還只是故事。總操職責以外的心,卻未必找得到適合一起聊一聊的人。
寫文章也很多年了,就像人家說的那樣,我的每篇文章估計閱讀次數最多的讀者還是我。一個點贊或超過兩位數的閱讀量都能讓我高興半天。偶爾在后臺收到留言或打賞,那簡直爽歪歪。近期的文章部分同步了簡書,昨天半夜忽然發現文章被一個子欄目收錄,高興了半天,截圖發朋友圈,才想起忘了分組可見,萬一被人截圖,說文章發布時間是工作時段,豈不給自己找麻煩。但也許在乎我朋友圈發什么的,也只有我。自從設置了好友三天可見,安心的把朋友圈當做短日記功能在用,我相信沒誰會每天翻我朋友圈,但真有人想翻的時候,看到三天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