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嗯,這是一部我完整看完的電影。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就很喜歡惠英紅和劉雅瑟。大概這部電影走的溫情路線也恰好能撫慰我現在處在20代的轉折點的心情。 不被父親承認的兒子,沒有家人的獨居老太太,在香港九龍的一個慈善救助中心,更多的故事一直都在進行著。
? ? ? ? ?芬姨,上世紀夜總會有名的歌星,最多時一晚上能唱九場。當時年少,心高氣傲,每場都盡心陪酒,不久之后嗓子也就廢了。后來夜總會老板去世時,把一套房產送給了她。這幾年雖然都是自己一個人過,但芬姨把畫畫的天分用在了畫電影海報上。和阿旭說起自己前半生的芬姨,連著吐出一長串的電影的名字,急著證明自己插畫的能力。我只記住了《刀馬旦》。之后就這樣靠著出租房子和畫畫謀生的芬姨,也漸漸走到了人生的老年。
? ? ? ? 陳介旭,父母親在他很早的時候就離婚了,重新成立家庭的父親,因為癌癥去世的母親。他一個人輾轉從廣州來到了香港,為了那一絲自己強撐的血脈親情。終于死地重生,他擁有了芬姨這個媽媽。
? ? ? ? 其實,在殘忍的我看來,大家都找到了讓自己安全的歸屬感:沒有媽媽的陳介旭有了媽媽,沒有兒子的芬姨有了兒子,沒正形的方主任和沒正形的廚師在一起了,小月離開了不專心的Jeff回去照顧自己的外婆。這部影片想要表達的東西恰好是現在的我們最缺乏的――唯一而又真誠的愛。可是出了電影院的我們到哪里去找這樣的人,這樣的愛?我們只能期待祈禱和等待,直至年華老去不得不將就。
? ? ? ? 在另一個我看來,這不失為一種正能量的強心劑。看似頑劣的少年,似乎要去報復他的父親,然而不過是尋找他失去的父愛,這是什么一種感受呢?一種與自己最后的希望拼死拉扯的絕望。雖然沒有了父愛,可是遇到了慈善救助中心的廚子,遇到了自己喜歡的小月,遇到了像媽媽一樣大晚上出來找自己的芬姨。雖然他被生活逼迫,可以偷了女朋友的錢轉身就把別人趕出房間。可是誰又能肯定每時每刻都要謀生的底層階級都是壞人呢?
? ? ? ? 即使看到了同父異母的弟弟,他還是不忍傷害孩子,而是帶他去玩喜歡的游戲機,贏了游戲送給弟弟他喜歡的玩具。大概是因為看到了冷酷外表下的那個真誠小心的他,再去看待這件家務事的時候,我們都把天平傾向了陳介旭一方。殊不知爸爸和兒子都是一類可憐人啊!
我突然就想到了高中議論文經常引用的半句話:“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雖然斷斷續續說了這么多,我還是覺得自己的認知太過淺薄,人生的路怎么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我開始懷念以前那個曾經寫文有一說一的傻妞。影片最后,芬姨把遺產留給了最親近的“兒子”,要阿旭照顧她,直至百年之后將骨灰撒向大海,圓三十年前缺角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