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由于就業難度加大,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認可“社會實踐是通往職業平臺的捷徑”,但是各類校園活動、講座、實習之類的社會實踐機會太少。怎么辦呢?許多大學生就把視線轉向了兼具創造社會實踐價值和經濟價值的校園兼職。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在給大學生的簡歷建議中提示:“例如你申請政府機關的職位,當然要突出你的社團組織工作經驗;但是如果你申請一個軟件工程師的職位,你更需要顯示你的實踐經驗與成果。”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公司高級副總裁、職業規劃師劉海梅曾表示:“大學畢業生要解決就業難的問題,必須具備科學合理的職業核心能力。”
但是,并非每位大學生都有帶薪實習的機會,那么校園兼職就為他們敞開了另一扇社會實踐的大門。校園兼職看似是賺取一份收入,可實際上,通過這份兼職,大學生可以逐步攻克“不會說話”、“不會與人交流”等難題,從而增強職業核心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力。
只是,找兼職實在繁瑣復雜,非常不方便,大學生通過分類信息網、QQ群、兼職APP篩選合適的用工信息,卻常常遭遇信息不可靠、電話打不通、人員招滿等問題,找到了兼職卻半途而廢的情況也不少。
也有大學生運氣不錯,在廈門某大學讀市場營銷專業的陳同學在一家名為醬油的校園兼職平臺登記了工作類型與時間之后,兩天內就接到了一份新品銷售的工作訂單,“時間符合,地點近,也比較對口我的專業。在我去過的兼職平臺里,這一家是最方便的。”小陳說。
兩天就找到合適的校園兼職,醬油平臺的效率無疑很高,這也讓許多人好奇,這家平臺有什么竅門呢?事實上,還是“逆向兼職”模式發揮了作用,即把現有的雇主坐等學生報名模式轉變為學生坐等雇主上門模式。
目前,校園兼職模式主要是雇主發布用工需求,再坐等大學生報名。可是由于兼職本身存在臨時性、不確定等特點,因此效率很低。可一旦由大學生來發布求職信息,雇主就無需“漫天撒網”,而是有的放矢,根據自己的需求快速匹配到合適的兼職信息,平臺隨之點對點提醒大學生,最終由大學生本人確定是否接受這份工作訂單,也就是說,大學生只要完成最初的登記,剩下的就是坐等訂單到手,由此也達到了便利兼職的目的。如此的便利,也難怪醬油平臺擁有敢于宣稱“3分鐘搞定大學所有兼職”的底氣。
無論醬油平臺能否真的實現“3分鐘搞定大學所有兼職”,“逆向兼職”模式為其他校園兼職平臺所關注和借鑒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有的平臺還力爭在精確匹配上有所作為,有的則在用戶體驗方面大做文章,希望憑借簡潔、便利的體驗來吸引更多的大學生注冊登記。但無論這些平臺如何做,最終的結果肯定是三方受益。同樣,我們也可以看到,校園兼職已經不單是創造經濟價值的手段,更是提高就業成功率的砝碼,廣大大學生唯有重視起來,才能為自己的簡歷增添光輝亮麗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