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花了8塊錢買回一只雞,9塊錢賣掉,又花了10塊錢買回來,11塊錢賣掉。誰能算出他賺了多少錢?據說99%的人會算錯。
今天在群上一個兄弟發布了這道老題。以前就知道見過而且百度過答案了。
于是我們這樣子聊了幾句
我:他就掙兩塊錢
他:8塊買11塊賣就賺3塊,按照他那樣去賣賺3塊,合著損失兩塊
我:我知道你的思路,如果11-8=3,但-8+9-10+11=1,你是這樣的思路,掙一塊損失兩塊,我很早前就知道了,但現在的我認為他就掙了兩塊錢。
……
在生活中常常聽到這樣的嘆息:
哎呀,如果我當時我沒把它賣掉,現在一定值很多錢。
哎呀,如果當年我還留在那現在已經是高管。
哎呀,如果……
我也想說,哎呀,如果20年前我就認識馬云,當時到現在就抱著他的大腿不放,現在應該也是幾十億的富翁呀。
生活哪那么多如果啊。
也許那樣會更好,可是現在是這樣,人們總是在嘆息。
把題目改改:一個人花了8塊錢買回一只雞,9塊錢賣掉,又花了10塊錢買了一只鴨,11塊錢賣掉。誰能算出他賺了多少錢?
我的回答,2塊!
這是當把第二次的雞換成鴨,我相信很多的人答案都會跟我一樣的。這一次的付出這一次的收獲,下一次的付出有下一次的收獲。
老題是兩次行為,不能算作同一次吧。那原本應該怎么樣就可以怎么樣,但沒有那樣就損失了多少,那都是虛擬假設出來的,如果出來的。那掙來的兩塊錢才是實實在在的。
也許從經濟學上的觀點,的確是損失了兩塊。但一次付出一次收獲,沒有那么多也許如果,實實在在是我現在的認知,現在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