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是一種很神奇的生物,神奇在于思維的跳躍性和不受限制,就像 剛剛一覺醒來,我在想未來是否有一天,會再也醒不過來,那么,我甘心嗎?
? ? ? 答案當然是不甘心,雖然我無所事事,但我也會覺得自己有好多事沒做。我忽然想起了一部電影《遺愿清單》,想看看藝術化的最后歲月,他們是怎么度過的??赐旰笪乙埠秃芏嗳艘粯樱伎加凇懊魈旌鸵馔?,誰會先來?”但我想的更多的是,現在的我沒有理想、沒有目標,但我不會一直沒有,至少現在看完了這部電影,我會好好想想。
? ? ? ?影片里摩根·弗里曼飾演的Carter Chambers說,他曾經的夢想是當一名歷史系教授,可是人生的現實性和生活迫使他不得不接受一份薪酬可觀的工作,然后,45年白駒過隙,他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技工。我想,卡特多多少少是有點心酸與無奈的吧。然后我想了想自己這不算太長的“一生”,最讓我心酸和無奈的,就是高中的那三年吧??墒俏矣X得我更后悔、更活該,Carter之所以放棄了夢想是因為生活替他做了選擇,而我的現在,都是曾經自己選擇的結果。我們這一代,前20多年,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任務就是學習了??晌視胛业母咧?,我沒有不好好學習,相反,上課認真聽講是我的真實狀態,筆記工整得有多少頁同學就復印多少頁。我曾經也以為我算認真努力了,可是高考告訴了我,我對努力的界定錯了。我雖然認真聽講但我很少復習;筆記再好不看也沒有用;只做老師布置作業就想備好高考也是遠遠不夠的。再說,考試之前復習兩天、考試之后奮發一周的狀態,也確實不是什么太努力的表現。就這樣,我覺得我的高考成績給了我應得的,但除此之外,多余的0.5分也沒有獎勵給我?,F在想想,那個時候的我之所以覺得自己有好好學習,不過是因為沒有目標、沒有理想,所以我把努力的狀態,定在了最低的水平上??墒俏一诎。谧约浩狡降倪^了三年,也沒有經歷過人家說的、名為“高三”的煉獄。
? ? ? ?現在的我,19歲,在大學校園里,依舊沒有什么想到骨子里的夢想。我總以為上課好好聽講就是一個好學生了,可是我忘了,我是19歲不是9歲,該有的狀態不該是這樣的。我不愿在我人生中的最后六個月才發現讓自己心酸無奈的事情有那么多,更不愿那個時候的遺愿清單太長,長的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沒有金錢、更沒有一個Edward Cole陪我去實現。但我又慶幸,不出意外,我還有時間冷靜下來,去思考自己的夢想是什么,去肆意的描摹一副屬于我的藍圖。然后去追,去奮斗,去體驗一把為了目標至死方休的感覺。
是的,我現在沒有夢想,但我不會一直沒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