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尋找你的優質世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選擇理論》書評
記得很多年前,我的QQ個性簽名寫了這樣一句話:我可以選擇放棄,但是不能放棄選擇。
我們每天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比如今天穿什么衣服出門,比如今天晚飯吃什么,再比如今天要不要把手頭并不著急的工作做完?
也許有人會說,這算什么選擇,我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情來決定。我午飯就是想吃肯德基,沒有為什么。其實,真相未必就是這樣,你的決定背后往往存在著原因。也許你昨天在電視上看到了有人在吃,突然你也想念那個味道;也許肯德基有優惠活動。你的潛意識幫你做了選擇,而你并不知道。
趨利避害是生物的天性,我們每次選擇都是為了讓自己更舒適。那么為什么有時候人們會選擇“不舒適”? 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這是因為人們以為犧牲舒適可以換來好的人際關系 或者延遲滿足,但實際并非如此 。
我們可能聽過這樣的理論,叫做注意力等于事實。就是說,當你把目光盯在一件事上,往往會造成片面的認識,而產生片面的觀點。再將這個理論引申到心理學,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注意力會吸引事實。
我們有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我們越怕一件事情發生,往往這件事情就越會發生。比如,上學的時候,老師點名回答問題。偏偏這個問題你不會,心理禱告,千萬別點我名。結果就點到了你。再比如,手指劃傷了,心想千萬別再碰著這傷口了,結果總是會不小心的再碰到傷口。
也許你會說,我禱告的明明是避免那些問題,為什么總是事與愿違。因為你把重點放在了“不會”、“傷口”上面了,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了“懂得”、“健康”上面就會吸引良性的事件。當你尋找到自己的優質世界時,你會吸引到更多的優質世界。
什么是優質世界?人們總會在乎某些人的意見,或者某些人本身 。
而優質世界就是你真正在乎的人和事。
有一次我去給客戶做宣講,我平時講話很緊張的。那一天,卻出奇的沒有緊張,而且演講的狀態特別好。還得到了同去的領導的表揚。后來我想,為什么那天的演講,我突然不緊張了。
因為聽眾對我不是特別重要,無論我講得好與不好,都不會影響到他們接收信息,而且即便我哪里講得不對,他們也不一定知道。所以,心里就不緊張。
為什么媽媽都覺得自己家孩子好?
因為ta處于“優質世界(對你重要的世界)” 。
優質世界可以幫你找到支點,支撐你走出陰影、挫折與坎坷。比如,你的工作不理想,總是挨領導批評,心情抑郁。可是當你想起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兒女,你將會拍拍灰塵,振奮精神,更加勇敢的去面對那些不如意。
如果,一個人失去了優質世界,將變得沉淪與冷漠,內心世界會隨之失去色彩。那些沒有在人際交往中發現優質世界的人,會把注意力放到某些與人無關的畫面 。
比如,那些沉迷于打游戲的小孩,他們的注意力完全在虛擬的世界里,沒有朋友,沒有家人。
我們經常吐槽我們的一位同事,每天都加班,東忙西忙,可是該做的工作都沒有做。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她在忙什么。
只是看見她一會兒坐在桌前翻翻東西,一會走出去不知道干啥,只是聽見她說自己太忙了,天天加班都忙不過來了。
因為她什么工作都沒做,只是看起來很忙,所以有人說她是個地地道道的懶人。為什么她成為一個看起來很勤快的懶人?
很大的原因就是她在給自己暗示:只要我忙起來,就說明我沒有浪費時間,只要我忙起來,領導就會認為我很努力…
選擇的背后有那么多的秘密,你是不是很好奇。那就拿出美國作者威廉.格拉瑟所寫的《選擇理論》讀一讀吧。當你打開它的時候,它會從以下幾個方面為你娓娓道來:
1、這不是針對“選擇障礙癥”人士的書 ;
2、選擇理論告訴你每種選擇背后的心理動機 ;
3、我們經常被動選擇,這成為一種習慣,讓我們難以擺脫痛苦 ;
4、選擇背后最重要的要素叫“優質世界”,也就是你重視的事 ;
5、每次選擇都是整體行為,你的身體很聰明,會做出整體的反應 ;
6、選擇受五種需求的支配(生存、愛和歸屬、權力、自由、樂趣);
7、在愛情和婚姻中,只需要改變那些你能改變的;
8、對孩子的教育,需要進入他的優質世界,影響而不是改變他的選擇 ;
9、如何通過選擇理論,找到學習的動力 ;
10、選擇理論不是教你權衡,而是通過選擇謀求更好的處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