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ro —
前文答疑 | 練琴是在練什么?中剖析了練習的原理:通過重復激活特定的神經回路,使神經回路中的神經元被髓鞘包裹,從而加快了電信號在神經元中的傳遞效率,固化了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方式,使信息可以長久的留存在大腦之中。本文則著眼于練習的效率,探究一下高效練習的特征。
正文共 2002 字 / 4 圖,預計閱讀時間 8 分鐘?
?對于高效的練習,當下較為公認的方法稱作刻意練習。這個概念最早是在2006年由 K. Anders Ericsson 提出,后因?Anders Ericsson 與 Robert Pool?合著的暢銷書《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被世人熟知。依據書中對刻意練習的解讀,結合我自己的認識,下文將從目標、挑戰、專注、反饋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目標?」
高效的練習建立在一個明確的目標之上,目標是由目的與標準相加得來。遺憾的是,大多數人認為的目標卻只是目的而已。例如:練熟某首歌曲、掌握音樂理論、學會如何扒歌……雖然這些目的確立了練習的方向,卻缺少一個明確的標準——怎樣算是練熟?掌握?學會?
如果將練習比作一次遠行,目的便是指引方向的燈塔,而標準則指導著前行的步伐。例如:連續彈奏3次不出錯、記牢各類三和弦的構成音、聽得出調性內的和弦進行……這些標準指引著前行中的每一步該如何落腳。
條條大路通羅馬,對于一個目的可以有多種標準。例如,熟練的標準既可以是連續彈奏3次不出錯,也可以是二倍速度不出錯,甚至可以是在他人干擾的情況下不出錯……標準越明確、越多元,步伐便越堅實、越強健。
目的指引方向,標準指導前行,兩者缺一不可。從練習的原理上來看,明確的目標令練習時激活的神經回路更加精確,髓鞘的生成更有針對性,效率自然得到了提高。
「?挑戰?」
在得到了明確的目標之后,要評估這些目標是否具有挑戰性。對于挑戰,Noel Tichy 提出的行為改變理論做出了更為形象的解讀。他將個體的學習行為從內向外分成了三個區域——內側的舒適區中的知識或事務過于簡單,使人覺得放松、無感、甚至無聊。外側的恐慌區中的知識或事務過于困難,令人產生擔憂、焦慮、甚至恐慌。而位于中間的學習區中的知識或事務難度適中,具有一定挑戰,使人興奮且有掌控感。
本能使然,大多數人是更愿意癱在舒適區中的。但若只是做力所能及之事,便很難獲得提高——出租車司機開了那么多年,也成不了賽車手。(當然,復習舒適區中的內容也很重要,但其意義更多的在于不退步,而不是求進步)。然而冒失的進入恐慌區也不是一件好事,負面情緒帶來的挫敗感,很容易澆滅練習的熱情。?
所以我們要盡可能使練習的難度保持在學習區之中,既有一定的挑戰,卻又不會被擊倒。從練習的原理上來看,處于學習區時恰當的挑戰感,使練習對神經回路的激活始終超出閾值,令髓鞘的生成不會因為刺激的強度不足而停滯。?
「?專注?」
視經驗的多少,挑戰的難度既可以事先判定,也可以在實踐中確定。但無論如何,練習時一定要專注。在我之前的教學經驗中,有這么一類典型的學生——聽話的很,讓練什么就練什么,讓練多久就練多久,卻在每次回課時都沒什么進步。若是問起怎么練的,往往答道:一邊練琴,一邊看電影、看美劇、看直播、看綜藝……
三心二意與一心一意的區別自是不必多說,當下這個時代的諸多誘惑更是無需多言。但是,若想高效的練習,專注并不僅僅是在練琴時不做其他的事,而是要在練習中有意識的留心每一個細節。避免出現看似在練,但心思卻是早已游離到九霄云外了。
專注能提高效率道理人盡皆知,便也只剩做到與否的差別了。從練習的原理上來看,專注的狀態使得練習能夠更好的激活特定的神經回路,而不是在分神時激活了其他的神經回路,從而使練習的效率大打折扣。?
?「?反饋?」
若是在練習時既有明確的目標,也有專注的狀態,便能在練習的過程中得到來源于自我的反饋。當然,反饋也可以從他人處獲得——例如老師、琴友,或是聽眾。但這樣的反饋往往是在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之后獲得的,更多的作用于動機的加強,而非效率的提高。?
絕大多數情況下的練習是不存在他人的,所以在練習時自己給予的即時反饋更為重要——既可以立即使錯誤得到糾正,也可以及時的評估掌握的程度。一個值得分享的經驗是,在學生回課的時我都會問上一句:練得怎么樣?那些回答“還不錯(或者更好)”的學生基本上練習的效率都很高(若是排除那幾個自我認知失常的自大狂,便可以說成是全部了)。
自我反饋的能力,基于在學習的時候建立了正確的心里表征——即是在學習時要知道什么樣是正確的,才能在練習時有了反饋的基準。從練習的原理上來看,反饋使得練習可以激活正確的神經回路,避免髓鞘包裹了錯誤的神經回路,形成了不良的習慣。?
?綜上所述,高效的練習基于以下四點——首先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即有目的,也有標準),其次目標要有一定的挑戰(位于學習區內),再者要保持專注的狀態(有意識的留心細節),最后自己能給予反饋(即時糾錯,及時評估)。
愿諸位事半功倍,琴藝大增。?
?— Outro —
撰寫 / K先生?
配圖 / K先生?
排版 / 小鋼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