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最溫情的一段記憶,大概是每次感冒躺在床上的時候,看著媽媽在廚房里忙碌的身影,把大米和水放在一口黑色笨拙的大鍋里,過一會兒香味升起,就是一碗熱氣騰騰的小米粥了。在我們的生活中,鍋烹飪食物,也同樣烹飪著溫暖。
如此說來,鍋大概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與食材關系最密切的一樣物件了。在每天與食材、火候的纏綿接觸中,間接地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挑選一口安全健康的鍋,也是對家人一種安心的呵護。
為自己挑選一口安全健康的鍋
食物和人類似,也有各自的脾氣屬性,這決定了它們和什么材質的鍋會水火不容,又和什么材質的鍋會相得益彰。挑選鍋具,首先要看的就是鍋的材質。
砂鍋
對砂鍋的記憶還停留在鄉下老家黑洞洞的廚房,灶上燉著濃濃的湯,香味兒從質樸得有點兒笨拙的砂鍋內溜出來,連家養的貓兒也被吸引得直往灶上撲;微微移開一個鍋蓋縫兒,軟白的熱氣上涌,瞬間撲了人滿懷的香……
砂鍋最大的優點是鍋內可以長時間保持相對恒定的溫度,能最大限度地釋放食物原本的味道和營養。從中醫的角度,砂鍋也是最適合烹飪粥、湯等具有滋補作用的食品的。因為我們的脾臟屬土,砂鍋是由陶土制成,經砂鍋烹飪的食物帶有天然的土氣,更有利于脾的運化,對身體的滋補作用更好。
砂鍋的缺點是不耐溫差變化,容易炸裂,不能用于干燒、炒菜,只適用于小火慢燉,因此不宜用來熬制山楂膏一類粘稠的膏滋食品。
鐵鍋
記事以來我們家炒菜一直用的一口鑄鐵的大鍋,傳熱非常快,倒油、下菜一氣呵成,“滋啦”一聲竄出濃煙,爆出有些聒噪的柴米油鹽味兒來,這是中餐傳統廚具的特點,充滿了生動的人情味兒~懂烹飪的朋友告訴我,用鐵鍋炒的菜帶有“鍋氣”,能讓菜的味道更好,而且烹飪過程中,鍋體的鐵元素溶出,有補鐵的作用。
鐵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再加上明火加熱,就很容易被食材中的酸性成分腐蝕,所以不能用來熬藥,也不能烹飪酸性的食材,如檸檬、山楂、西紅柿等。
銅鍋
《滕王閣序》中有“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一句,“鼎食”就是指古代貴族用青銅鼎盛放、烹煮食物。青銅鼎是銅鍋的原型,這種最早進入國人生活的金屬,卻并不適合中餐高溫、快炒的烹飪法。因為銅是重金屬,有毒性,安全起見,現在的銅鍋表面都會鍍一層錫,這層錫就是安全涂層。酸性食材、高溫和尖利的金屬器具都易損壞錫層,所以我們很少看到用銅鍋炒菜,倒是西餐廳里會常用它來進行文火煎肉、打發雞蛋等低溫烹飪。
琺瑯鍋
都說女孩不愛下廚,不是沒有遇到讓她心動的人,就是沒有遇到讓她心動的廚具。我想琺瑯鍋就是那件會令我心動的廚具。
琺瑯鍋的鍋體是鑄鐵,內外附著一層琺瑯層,兼具金屬鍋具的實用和琺瑯的美觀。琺瑯能抗強酸堿腐蝕,因此可放心用來烹調酸性食物,而且使用一定的時間之后,食物的油脂會逐漸滲入琺瑯層,形成一層不粘層,讓琺瑯鍋隨著時間推移更加好用。我身邊的朋友,都曾盛贊琺瑯鍋是“有生命的鍋”。
不論哪種材質的鍋,最重要的是保養
從身體健康的角度來看,除了自帶天然土氣的土砂鍋,其他材質的鍋都并非絕對安全;即使是成份穩定、無毒的砂鍋,也有著因溫度驟變而炸裂的隱患。因此,不論我們使用哪一種材質的鍋,最重要的是正確的使用方法,以及積極的保養。
新買來的鍋,不要急著使用,先“開鍋”
砂鍋給人的印象,一直是土里土氣,鍋內外都沾滿灰塵。新買的砂鍋,需先用食醋水浸泡煮沸,清除鍋內的污漬;再用淘米水煮沸,倒干后晾涼,使淘米水形成的米糊堵住砂鍋細小的孔眼,防止滲漏,延長使用壽命。
金屬材質的鍋,則要一邊用中小火加熱,一邊用一塊肥肉擦拭,使鍋光亮干凈,再抹上一層薄薄的植物油,防止在使用中粘鍋嚴重,也方便清洗。
專鍋專用
根據不同的烹飪需求,選擇不同材質的鍋。砂鍋用于熬粥、煲湯、燉藥(燉藥的鍋不可混用),鐵鍋用于炒菜、煎炸,不銹鋼鍋用于煲湯和烹飪酸性食材。
使用中注意控制火候
即使是金屬材質的鍋,在使用中也要注意控制火候,盡量避免大火燒干時突然倒進涼水的做法,以免溫差變化造成鍋體變形,減少鍋的使用壽命。砂鍋就更要小心了,使用中應先加水,小火加熱,再大火熬煮,最后再轉小火慢熬;關火后,也不能立即將砂鍋取下放在水泥、瓷磚等低溫桌面上,避免受冷破裂。
溫和清洗,延長使用壽命
任何材質的鍋,都不宜使用強酸性或強堿性的洗滌劑清洗。砂鍋一般不會沾油,只需在使用后晾涼,用冷水沖刷后自然晾干;鐵鍋和不銹鋼鍋可以用家用洗潔精清洗,盡量避免用尖銳的鋼絲球擦洗,以免造成劃痕;銅鍋的保養比較麻煩,不能用力擦洗,還需要用特殊的清潔保養劑,多次使用保養劑的價格甚至比銅鍋本身的價格還貴……
▲銅鍋專用清潔劑
鍋是廚房生活中的小細節,我們卻往往更注重食材本身而忽略了它,其實,對身體具體而微的呵護正是由這些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小細節組成的。選一口合適的鍋,用正確的烹飪方法對待它,讓每一道滿足胃口的食材更好地釋放它的能量,是廚房生活中最重要的意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