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凈水機維修師傅鬧了場不愉快。
頭一天約好了下午來家拆機,到了早上電話告知我來不了了,臨時有事兒可以諒解一二,給出的理由讓我接受不了:
1 他的同事晚上喝醉了,聯(lián)系不到,所以,他一個人跑倆個人的活
2, 商場派下來的新裝機用戶太多,他得先把新用戶的機器裝好。
盡管他一再強調(diào)不存在對新老用戶的歧視,我還是感到作為老用戶,我的需求被忽視了。
沖突就不可避免了。以我憤怒的要求他履約,和他不屑地掛掉電話結(jié)束。
在此不想討論如何克制怒火,怎么解決此類問題很值得整理一下。
從師傅的話里,得到一個有用信息:
他干活的先后由賣家決定,不由他自己決定。
我們一開始找他安排時間就不對頭,可怕的是,雙方都沒意識到。
大家也許都習慣了一種秩序,人情秩序,忘了還有一種更有效的秩序,體制秩序,或者,管理秩序,績效秩序?
每個企業(yè)都有流程,保證有效運作。
師傅作為基層員工可能壓根沒認識到他是這家企業(yè)的一員,客戶有需求,首先應該納入大機制中,再看自身的服務。
我家作為用戶,直線思維,哪位師傅安裝,哪位師傅就該負責,忘了我們買的是品牌機,不是小作坊,單線聯(lián)系往往無效。
想明白了,找到凈水機生產(chǎn)企業(yè)的客服熱線,講明白需要,以及時間安排上的擔心,客服承諾馬上安排師傅聯(lián)系我們。
很快,師傅的電話就進來了,再次預約了時間。
我想,這次,哪怕師傅再失約,我不會沖他發(fā)火,而是尋求客服幫助。
順帶拿到的福利:今后購物時,尤其是選購需要較高品質(zhì)售后服務的商品,能選品牌就選品牌。一時的高價,可以免去后續(xù)的很多麻煩。
我們的社會正在快步前進,包括建立以往被忽略的很多秩序。
只不過,有的時候太細小,擴展開來的速度慢了些。
我在26路總站坐車排隊排了有四五年了,排隊上車很舒服,心理滿足,我是文明人,他是文明人,大家都是文明人。身處文明社會。
也有效阻止了小偷作案。
可是,這么有益身心的活動,其他路隊遲遲不見跟從。
前天,站臺有記者采訪26路乘車者,大約要借媒體的宣傳推廣開來吧。
很高興,盡管速度慢了好幾拍。
有的時候,因為慣性,身在其中的人,反而忘了去享受秩序的便利。
比如師傅和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