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的理解這本書角度挺好的,以往說歷史都是一句統治階級的苛政暴政,至于具體的原因幾乎都沒有涉及……朝代更迭,王朝統治以及開疆拓土鮮有說明:如果說民眾的表象行為是受約定風俗文化行政所影響的話,那么水下的力量就是經濟的大勢和人趨利避害的本能:
另外,社會中到底哪一種資源最有價值?這是一個很多變的問題,個人認為在群體社會結構的不同階段,最重要的資源是哪一個都需要辯證的看待,如:原始社會階段最有價值的莫過于一塊能夠采集和打獵的地域,這個時段生產力低下外部環境的物質無疑是最重要的資源,它決定著一個部族的生存和發展,奴隸社會階段,適合耕種的土地和占有奴隸數量是一對組合的重要資源,這個階段的社會個人認為不能稱為一個完整的社會結構,更偏向懸空社會結構,因為底層的奴隸不是社會人員要素而是社會的生產要素,奴隸不是“人”是人行的工具生產工具,只有生產活動和最低生存維系,社會絕大部分生產資源流向頂層階級而這個階級獲得的財富幾乎沒有流出,所以奴隸社會階段是一個單進程過程,但也是社會進化必不可少的環節,提外:一個地區是否能跨過某一個社會階段而進入另一個更高級的社會階段呢?是可以的,例如:西藏地區從奴隸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跳過了封建,資本主義兩個社會制度,又中國從封建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也許有疑問不是有辛亥革命和國民政府嘛,這兩者并沒有在中國確立起資本主義社會制度
封建社會階段:生產力大體不變,縱觀整個中國封建社會階段,它的社會生產力與其漫長的時間相比可以是說幾乎沒有太多的變化,這個階段皇帝才是社會重要的資源,這個重要并不是只有好的一方面它也有壞的一方面,一個開明奮進的君主可以將社會資源更好的組合帶來資源整合的最大化,同時一個昏庸的君主也能帶來壞處的最大化:這就形成一個怪圈循環王朝興起覆滅在興起覆滅
衍生:社會階段變化是能夠帶來最重要的資源-生產力,每次社會階段變化都會打破原有社會結構釋放更多社會勞動力創造更多勞動力,~同時社會變革以后只是在現有的社會階段最大勞動力范圍內進化升級,通過對先期改變社會的力量進行升級和優化升級
如果一個社會想要快速進化:一個是借助外部具有更高級的社會組織或者是在單位時間內超過當前社會結構所能容納的最大生產力閥值,進入更高級的社會階段釋放更多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