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收入跟業績掛鉤是非常危險的。
【解讀】
曾偉教授根據阿米巴的運營精髓提煉出的這一論斷,確實石破天驚,打破了大部分人的管理思維邏輯。于是有很多人認為這是偽命題,這部分人認為,人不為利,天誅地滅,人為利而生、為利而亡,如果沒有了利益激勵,所有人將工作消極;還有人認為,收入不跟業績掛鉤才是正道,輕輕松松工作,大家都是老好人,才是正常的工作氛圍。
實際上,這句話只是“標題黨”。這句話本身沒什么問題,但背后還有很多的支持性條件。如果簡單的將收入跟業績分開,沒有后續的管理跟上,必然會導致一盤散沙。即使曾偉教授在后面及其他書籍論述中也涉及到如何做績效考核的問題。
當收入與業績分開后,必然要求有其他的管理措施隨之加強,比如考核量化及強化、考核成績排名公示、根據成績表揚及批評、與業績低的員工談話甚至辭退、考核結果對員工晉升及將來的受益有影響等。這些非物質直接激勵的措施,反而是走心的,而僅用獎罰激勵,立竿見影有效果,但難以換得人心,故不能持久。
管理是管人心,物質激勵不是換人心,而是換物質,而人對于物質的需求是永無止境的,所以管理應側重于心靈的溝通與激勵。
再者,管理不是簡單的一招一式即可有效的,而是一套組合拳,多方用力,方可有成果。
這句話改為“收入只與業績掛鉤是非常危險的”可能會更恰當。
試想,大部分的管理者不是發了獎金后就沒下文了、罰了款后就沒下文了、加減了分后就沒下文了,這一招一式如何能產生持久效果?
走心的管理是要換取人心的,物質激勵或簡單的獎罰是否能夠換取人心,一目了然。試想父母與子女的相處是物質激勵多還是精神層面的多?夫妻之間的相處是物質激勵多還是精神層面多?老師與學生是物質激勵多還是精神層面的激勵多?宗教團體是物質激勵多還是精神層面激勵多?軍隊是物質激勵多還是精神層面激勵多?這些關系哪一個也比企業團隊間的關系來得更穩固、更和諧、更忠誠。
所以,管理中不能只看一個方面,要綜合考慮。當收入與業績的關系減弱時,必然有其他措施跟進且強化,多管齊下,方能取得效果。切忌單方面簡單的考慮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