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無論如何,偶爾離開那些高高在上、每件事都有明確目的的地方,把時間浪費在一個無趣和被遺忘的碎片世界里,對我有一定的好處。
這就是本書的主題:和孩子們一起生活充實了我們,改變了我們。就像去深入學習一門研究課程,它讓我們去經歷所有重要的人生體驗,賦予我們更深的理解力和更敏銳的注意力:美、愛、純真、游戲、痛苦以及死亡,一切都呈現為全新的景象。
2:關注
關注把生活中多余的部分消除,讓生活變得更簡單。它直達事物的核心。
我的孩子把我拉回了當下。他是一位嚴格的老師,指出我所有的弱點,告訴我活在此時此地的藝本—一所有藝術中最為重要的藝術。沒有活在當下,也就沒有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沒有了現實。
思考過去和未來,當然要比活在當下更為容易。從當下之中逃離,我們發現了一切——幻想、擔憂和記憶,這些都比觀看一個孩子跳躍要迷人得多。
這是我和孩子們在一起時學到的:慢下來,不緊張、活在當下,享受自己你有權利不帶目的地生活。
活在當下意味著有準備和隨時敞開懷抱。
我確信,當我們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注意他們告訴了我們什么——關注他們,對他們來說意義非凡。
3:空間
“沒有但是的愛”在我們家成了一句格言。
我從內心深處允許他成為他原本的自己,或許只是一個普通的孩子。我意識到,我無法控制他成長的過程。我也降低了自己的愿望,不再去做一個皮格馬利翁(Pygmalion)。我成了一個純粹的助手。這之后,我以他原本的樣子去看待他——完全不加干涉。這就是優雅的狀態,而不是焦慮和強制的狀態。我享受生命這種簡單的快樂。
當我激勵我的孩子向我希望的方向發展時,實際上是在阻止他們成為自己。同時我也阻止了我自己成為自己,因為我不再活在自己之中,而是活在我的孩子之中,從而失去了我的自我。
為什么有創造性的人總是看起來舉止怪異甚至可笑,原因就在此。孩子們完全有能力表達他們的創造性,只要我們不強迫他們按照大人的方式去思考——這種約束是大人欣然接受的,并稱之為“成熟”。
4:過去
在此時此地,過去扮演著大盜的角色,以精神和情感習慣的方式重復著自身,剝奪了當下的獨特性和新鮮感。
這是父母們共同的經驗:當我們和孩子一起生活時,我們重新體驗了自己的童年。
我們依附著自己的角色成長,最終會誤把它們當成我們真正的身份。這個虛假的不完全的自我掌管了一切,我們則變成了外殼,神秘的、創造性的靈魂喪失了。
我是世代更替中的一環,在人類的大家庭中,這個更替已經持續了成千上萬年: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生殖、我們變老、我們死去,然后我們的孩子重新開始這個循環。一個永不停歇的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