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向來都是接受教育的是少數,即使今天,真正能接受優質教育的也是少數,大多數人不過是會認字寫字算數而言,還處于掃盲階段。但中國人向來就是一個有“思想”的民族,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套做人做事的理論,大到對天下,小到對生活,人們都自有一翻理論,而且這種人多為不讀書的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如果你稍加留意會發現,他們的所謂理論其實并不系統,而且邏輯錯亂。信息時代打開了人們學習知識的廣闊渠道,但碎片化的知識反而加重了人們邏輯的混亂,這就好比一臺操作系統有問題的電腦,輸入的信息盡管足夠多,但輸出的結果卻是錯誤的。我們照抄照搬別人的觀念,自然過不好自己的一生。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方便思維的差異導致結果差異,另一方面,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其實差異并不大,一些擁有優秀思維的人一樣平庸,拉開他們之間距離的關鍵因素是“執行力”。一些人,幾個月后再次見面,你發現他之前和你聊到的事情真的就成了,或者慢慢的成了,而一些人,過了幾年他還在聊想法,感覺沒有任何進步。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反思自己最近幾年的創業,我應該屬于那種在想過之后缺乏果決執行的人,借口、懶惰、不自律這些人性的弱點在不斷吞噬自己,甚至傳染到整個團隊,導致我們止步不前。2017年,一合不再推行具體的營銷計劃,沒有執行力的所謂計劃都是扯卵談,取而代之的是一合“死磕”計劃,即每個成員必須制定至少一個“死磕”項目,每日堅持,實行每日考核、每月考核和年終考核,直接與工資、獎金掛鉤,而我的“死磕”項目是“每日原創一篇文章”,在內部采用賭注,在外部實行公開承諾,不把自己搞得“身敗名裂、人才兩空”誓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