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剛剛放下手中的這一本《十萬分之一的偶然》,心中感觸頗多。故事讓我想起了很多年前,一個關于青藏公路底下,藏羚羊自由穿過的新聞照片造假事件。造假都源于功利心作祟,但反映在表面上的卻是美與惡的不同。當然,最深的感悟不止于此。
? ? ? ? 作為日本偵探小說的元老級人物,這部小說并不是松本清張的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作。但是接觸到他的作品,僅僅是因為對東野圭吾作品的喜愛。說到對偵探小說的喜歡,那應該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讀書的時代吧。那本厚厚的《福爾摩斯探案全集》,是躲在被窩里,打著手電,戰戰兢兢看完的。估計那是本盜版書,密密麻麻的字體讓我的眼睛好久都不舒服。事隔這么多年,雖然期間也讀過一些偵探小說,但也沒有找到當初的那種熱戀般的狀態。又開始了對偵探小說的熱愛,是因為東野圭吾的那本《白夜行》,喜愛到看完電子版之后,又去把書買回來了。那幾個月,利用漫長的坐公交車時間,我沉醉在“掌上閱讀”,沉醉在東野圭吾神秘的邏輯中。有兩次如果不是同車的書記提醒,我都要坐過站。即使讀過他的其他的小說,回過頭來看,我還是最喜歡他的這本《白夜行》。
? ? ? ? 是什么樣的魅力,讓他的作品與眾不同呢?我覺得是人性。或許他的作品也同其他的偵探小說一樣,充滿著犯罪,給人展示了錯綜復雜的故事情節以及縝密的推理。但是東野圭吾作為后起之秀,能在松本清張和江戶川亂步之后,也能風生水起,是因為他觸到了人性的最根本,最深一層。小說中的主角桐原亮司和雪穗,他們是這一切罪惡的制造者。但小說并不僅僅是揭露他們的罪惡,也從隱性面展示了他們內心對美的追求,——只希望能手牽手,在太陽底下散步。這個在常人看似最簡單的期盼,在他們倆的愛情里卻顯得那么艱難。細膩的筆觸,抒發著他們的渴望。他們性格的扭曲歸根結底來源于社會的黑暗面,他們也是受害者。被金錢吞噬的親情,因罪惡社會而失去的童年的歡樂讓他們開始用罪惡的方式來逃離罪惡。于是他們美好的愛情,也只能變成一朵惡之花,隱藏在如子夜般的黑暗之中。小說的最后,也是男女主角唯一的一次出現在小說中正面交集,桐原亮司最終用生命來成就愛人的美好光亮的人生,他不知道,他離開了,雪穗也就從此沒了希望了,她只能活成太陽底下最陰郁的黑影。雪穗那不再回頭的一轉身,我看到了她心底的悲慟與絕望,眼淚也禁不住流了下來。這是我讀偵探小說從來沒有過的情感,對小說中罪惡的制造者的凄美愛情與追求有了深深的同情。小說不僅僅停留在邏輯推理的層面上,也不僅僅是為了展示人性的惡,而是從更深的社會層面,揭示出人性惡的產生,以及人性中惡與美撞擊出的悲劇。
? ? ? ? 其實,在他的其他的作品中也看到了類似的人性之美。《嫌疑人x的獻身》那位中學教師為愛不求回報甚至可以說不能讓所愛之人理解的獻身,就是小說中人性美的光芒。《秘密》也有家庭中人性自私與個人追求的對撞,《解憂雜貨鋪》更是一部純美的溫馨之作 ,這是推理作品中很少見的。
? ? ? ? 一部偵探小說既擁有錯綜復雜的情節,玄妙嚴謹的邏輯推理,又有對現實社會,人性的深度挖掘。這不得不令人佩服。于是我對東野圭吾的成長,也有很大的好奇。不過正如東野圭吾自己所說,《我的晃蕩的青春》作為一本自傳,并不如其他的名人自傳,有勵志的作用,甚至不適合太年輕的人看。不過在我看來,東野圭吾的青春像一枝柔弱的小苗,長在一個實在是惡劣的環境——經濟下滑的日本,充滿流氓習氣的學校。只不過,這枝柔弱的小苗,最終沒有長歪,因為在那動蕩的青春時代,我看到了他對披頭士的熱愛。我想,有追求的孩子應該不會壞到哪里去。用中國的一句話來概括他的成長,應該是“出淤泥而不染”吧。可能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才能夠在表現人物時有更深的思考,造就出作品內容的深度。
? ? ? ? 總之,戀上東野圭吾應該是件美好的事。即使是在這孕味十足的日子里,我也不愿放棄對懸疑推理的熱愛。
(喜歡這個封面,從這個日本人像,你發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