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部懸疑類的電影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尤其是《看不見的客人》經(jīng)過網(wǎng)絡上的一片好評之后,終于在國內(nèi)上映,更是一舉取得了8.7分的好評。這也算是近年來西班牙難得一見的好片,也是引進大陸的西班牙電影取得較好票房的一個。
另一部程偉豪導演的《目擊者之追兇》也是難得的佳作。
今天,【伯爵觀影】就帶你細細品讀這兩部電影的不同與相似之處。
1、片名無甚奇特,劇情驚喜
兩部電影片名上實在是非常普通。《看不見的客人》直接就翻譯自原版西班牙語,并沒有像其他一些國外電影一樣起一個能夠掛靠上的名字。例如一部德國電影原名為《他人的生活》,翻譯過來卻變成《竊聽風暴》,想和當年的《竊聽風云》掛靠點關系。還有比如《印第安納·瓊斯》被翻譯為《奪寶奇兵》。可以說有的電影譯名還算好,朗朗上口,有的則不知所云。
?再說這部臺灣導演的《目擊者之追兇》很像是某部電視劇系列的名字,或者讓人聯(lián)想到是不是還有別的“目擊者之竊聽”或者“目擊者之逃亡”。總而言之,這部電影名字的第一感覺并不大好。
雖然如此,但看了兩部片子之后,劇情反轉(zhuǎn)力度之大,往往讓我們猜不到結局。彌補了片名的不足,說不定也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的電影名稱方法,以便給別的電影前來掛靠。估計隨后會有“看不見的主人”或者“明目張膽的客人”之類的電影出現(xiàn)。
2、劇情反轉(zhuǎn)有理有據(jù)
有些劣質(zhì)電源,一看到演員設定和鏡頭運用,大概都能用腳趾頭猜到電影結局。而這兩部片子給人都是無法猜透。
《看不見的客人》是在國內(nèi)很早之前就在國外某網(wǎng)站看過,大概瞄了幾年,覺得反轉(zhuǎn)的有點多吧!后來知道國內(nèi)熱映之后,再回過頭來看,結局已經(jīng)知道看起來沒多少新意,不過還是能看到導演精心在之前場景里埋好了大量伏筆。一個說謊的人得具有多高的智商和多厲害的記憶力,才能將所有漏洞填補上呢?
?《目擊者之追兇》則也是情節(jié)曲折離奇。原本以為的好人慢慢在鏡頭下變成壞人,而隨著劇情的繼續(xù),你發(fā)現(xiàn)這壞人也不盡然全壞,又有那么人性之善的一面。這部劇中,沒有誰是正面,誰是反面的塑造。這才是電影更值得回味的地方。
3、有力的社會批判
兩部電影都用懸疑片的形式,給社會予以了批判。《看不見的客人》諷刺了西班牙警方調(diào)查者的隨意性,諷刺了社會精英階層隨意碾壓無辜平民的社會地位差異,還諷刺了愛情、道德以及婚姻。
??而《目擊者之追兇》諷刺的是娛樂媒體、底層的掙扎與精英的偽善,同樣也諷刺了親情友情和愛情。還有臺灣社會里的各類文化亂象。
以上是兩部片子的相似之處,接下來兩部電影有什么迥異的東西呢?
1、說到底,《看不見的真相》還是正能量
雖然男主在用自己的權力規(guī)避了懲罰,但最終在堅持尋找真相的老太太那里,敗下陣來。片子結局還算是給了一個讓人積極向上的盼頭。
?而《目擊者之追兇》則沒那么善良。在這個爾虞我詐的社會里,男主、女主很好的掌握了平衡,得以繼續(xù)向上爬卻泰然處之,最后的鬼故事殘忍卻富有深意,但也只是道德和良心的拷問,而非法律的制裁。
2、電影深度
電影深度這種東西不好說,但由于文化的差異,《看不見的客人》總體覺得沒有《目擊者之追兇》之富有內(nèi)涵。前者更多在于批判的男主這個人,表現(xiàn)的也是為尋真相,父母“舍身取義”,我們給予男主一個渣男稱號,遠離這種人就是。
?而《目擊者》所描寫的,就是我們身邊生活的人,你躲不掉逃不開,社會的“潛規(guī)則”讓你深處漩渦之中,不得不丟棄人性而保命。這里沒有勝者、也沒有敗者,只有笑到最后的人。
總之,《看不見的客人》的評價有些過譽,而《目擊者之追兇》的評價則還應該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