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寫了那篇《你就是這樣毀掉了你自己的孩子》后,在后臺很多人給我留言。有人跟我說自己的父母便是“虎爸虎媽”,聲淚俱下的在訴說著這些年心里的委屈和痛苦。
大叔寫下這些文字絕不是在聲討我們的父母,無論他們用著什么樣的方式,我相信他們始終是深愛著我們。
只是這世界上對成功的崇拜早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讓那些擔心孩子將來無法生存的父母焦慮異常。
我們聽了太多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聽了太多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多少家長寧可忍痛讓孩子摔的遍體鱗傷,也要鍛煉他們像老鷹一樣一飛沖天。
不知他們何時能明白,成功未必代表幸福,或許他們早已明白,卻只想要成功。
我上一篇寫過,嚴苛的狼式教育和放養式管理都是極為自私而且失敗的教育,那作為父母,應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1.給予孩子真正的愛
很多父母對孩子使用挫折式教育,認為只有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才能堅強。可是這樣的堅強,卻只是流于表面的假象,因為只有被愛包圍的孩子才會真正的勇敢堅強。
如果一個孩子總是受到各種挫折,各種迫害,那么他的堅強,只是因為他受到了委屈不敢說,其實內心的淚,誰又能看得到。
當然愛不等于驕縱,不等于無條件的物欲滿足,也不等于拒絕讓孩子面對失敗,而是面對失敗,給他們多一些愛心,鼓勵和陪伴他們站起來,別讓他們終生只看到一個冷冰冰的背影,孤獨地面對這個世界。
2.把樹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放在優先于學習文化知識的地位。
我們的所謂九年義務教育,只是類似于軍備競賽一般的向孩子灌輸一切考試所需的知識點,完全缺乏對孩子的素質和健全價值觀的培養。這就需要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人生導師的角色。
很多家長喜歡指著環衛工人跟自己的孩子說:“看到沒,你以后要是不好好讀書,也得掃大街。”這到底在向孩子傳遞一種什么樣的價值觀?希望孩子成龍成鳳的心情當然可以理解,可是這世上的工作哪有什么高低貴賤之分。
國家的發展,城市的建設,不僅需要那些決策者和精英們,更需要更多的普普通通的勞動者。
被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要不就成為一個趾高氣揚的成功人士,要么就成為一個因為沒有成功就自卑墮落的普通人。
一個人不能擁有健全的人格,無論他取得怎樣的成就,他都是失敗的。
3.不要讓孩子做未完成的你,而是要做一個真正的自己。
每一個父母必須清楚,孩子是借助于你而來到這個世界,但孩子不是因為你才來到這個世界。他不屬于你,他只屬于自己。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呵護他,引導他,教育他。可是沒有權利要求他一定要走什么樣的道路。
很多父母會說:“你這么小,你懂什么,聽我給你安排準沒錯,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都多。”可即使你是最了解他的人,又豈能真正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梁啟超本希望女兒梁思莊學習生物學,可是在得知梁思莊對生物并無興趣后,梁啟超馬上寫信:“莊莊:凡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我很怕因為我的話擾亂了你治學之路,所以趕緊寄這封信。”最終,梁思莊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父親的意見學了圖書館學,考入美國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學院,成為一名圖書館專家。
不要因為自己的意愿去決定孩子的未來,更不能因為想讓孩子來彌補自己曾經的遺憾就強迫孩子走哪條道路。不要把孩子變成一個未完成的你,要讓他做自己。
4.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來自于父母的言傳身教。
對孩子的一切說教都不如父母的身體力行,孩子需要的不是說教,而是榜樣。
當你告訴孩子要遵守秩序的時候,你忘了自己剛剛帶著孩子闖過了紅燈;
當你告訴孩子要懂得分享的時候,你忘了自己剛剛怒斥乞討者的樣子;
當你告訴孩子要尊重他人的時候,你忘了自己昨天外出就餐對服務生的陰陽怪氣;
當你告訴孩子要永不放棄,你忘了自己上周因為降薪的滿腹牢騷和悲傷絕望。
當你要給孩子說什么的時候,先想想你自己是否做得到。當你要孩子成為你理想的樣子,你首先應該端正態度,做他最好的榜樣。
大叔不懂育兒技巧,甚至在大叔看來,哪有什么育兒技巧。所謂的育兒技巧就像網上常見的“撩妹技巧”一樣無聊。
追女孩需要付出的是真誠和愛,是用你的努力帶給她安全感,是用你的樂觀帶給她生活的希望。
而教育你的孩子,是付出你全部的愛和耐心,慢慢的陪他長大。他因為你而茁壯成長,你也因為他在悄悄改變。
在他無助的時候陪著他,在他失落的時候鼓勵他。不因為他的不優秀而數落他,也不因為他的不完美而放棄他。
不為他榮耀等身,只想他幸福,只想他過成他真正想要成為的樣子。
“孩子,拯救世界讓別人去吧,我只想讓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