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葉
前言
有許多染房,可以染出很美的顏色,有的始終要褪色,于是沾染越多,極少數的染不上外色,僅存本色。
一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后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和最美的風景…
某種意義上這是對的邏輯,至于奮斗這件積極的事,終于也成為生活之美的一個話題了。
生活之美,美在內在與外在的和諧,首先成為一個正直的人然后學習技能用來使肉體展示更美的心靈。
更美的,一是獨善其身,二是造福他人。沒有第三項,如,損人利己,為求自己的攀爬腳踏他人。
現在其實還是要講一個獨善其身的事,可能沒有張三李四的案例,平實簡單的文字能讓您理解,也就夠了,更多修飾,情節生動,或許對于沾染的心依然無動于衷。
當你在一個人際混雜的圈子里,你一定會有不屑的一些人,和你敬畏崇拜的一些人,拋開你自以為是,自負過頭的特殊例子。不屑的人,是你看到了自己某些能力是明顯超越的,于是你不再了解他的全面,非常痛快的決定了。
敬畏崇拜的人是在你擅長的或者你喜歡的事上,他表現的比你出色,于是你有靠近之心。當然自卑的人,因此“隨意”,破罐子破摔,覺得自己這樣依然可以活的好好的,無所謂超越或者并肩,保持“持續學習”狀態。
也是自負和自卑的人最容易走進胡同。
原本你有很高的覺悟,很好的品行,可是你看低不看高,你跟隨了“下游”,被染色了,讓自己放松了,放棄那難能可貴的品質,和自己原本“高超”的技能,前人有言:人往高處走。但不代表“看人低”,不與“低處”人有交際和交往,是你需要在和他們交往時,把自己的技能傳帶給他們,把自己更好的品質給他們作為“榜樣”,而不是自己委身下來。
社會的競爭,大多因心性不定,容易被“帶溝”里,或者自己懶散,自己求安逸了而被淘汰,如跌倒在扶梯上,到了最高點,沒有跨上去,那就不斷的往下跌,而人人都懂那個最基礎行為的“跨”,這是直立行走以后的本能。而統一的“標準”評判的,人盡皆知了,誰能堅持。所以我說需要內在修行再外在學習技能。不要為了外在顯眼的技能而丟了內在的同時修行。
2017.2.20 午間
歡迎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