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迪士尼鐵粉,夢想著刷遍全世界迪士尼樂園的人,終于趁著周日去刷了期待已久的《美女與野獸》,
被會說話的茶壺、茶杯、燭臺、鐘表萌哭有木有,鐘表是我最愛的在《魔戒》中飾演甘道夫的老爺子,嚶嚶嚶,結尾的時候看到老爺子真是超級開心,貝兒的黃裙子真的是美哭,但是我去的電影院為什么看起來所有顏色都那么黯淡,看到微信文章里的電影場景,感覺自己看了一部假的電影!
但是,沒關系,因為今天我們要聊的不是貝兒和野獸一路發糖,讓無數妹紙少女心爆棚的愛情,也不是大表哥最后一分鐘酷炫狂拽吊炸天的顏值,我想跟大家聊的是,投資心理。
電影里有一段情節,是一直喜歡貝兒卻被拒絕的、全宇宙最杰克蘇男配角加斯頓本來一直不相信野獸的存在,但是在看了魔鏡中的野獸形象之后,很快就煽動群眾和他一起去殺死野獸。
不得不說,這段煽動群眾的戲非常精彩,一開始,加斯頓同學是震驚的,但是他出于私心,立馬決定要殺死野獸,但是聰明如他知道只靠自己的力量遠遠不夠,于是他馬上指出:野獸是危險的,會危害鎮上人的安全。周圍的圍觀群眾立馬有人響應:對,野獸會搶走并吃掉我們的孩子。一想到自己的安全被威脅,所有人在幾分鐘內群情沸騰——殺死野獸,我們要殺死野獸!
沒有人聽貝兒的辯解,在強大的民意面前,一個人反對的觀點顯得如此微不足道,就連事實也顯得如此微不足道,沒有人認真想想:如果野獸會危害鎮上人的安全,那為什么之前從來沒發生過這樣的事?貝兒是和野獸相處最久的人,野獸本性如何,貝兒應該最了解,為什么不問問貝兒,聽聽貝兒的聲音?
在經典心理學《烏合之眾》里就提到,當一個人融入某個群體的時候,群體的行為會占據絕對的統治地位,而群體也會表現出排斥異端、極端化、情緒化以及低智商的特點。本來只是圍觀群眾的村民,在權威人物加斯頓的影響之下,迅速接受了野獸是危險的觀點,加入了圍剿野獸的戰爭,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沒有看到獨立思考,也沒有看到對權威人物的質疑,我們看到的是很多人輕易接受了一個觀點,然后甚至愿意為了這個觀點去戰斗。
別以為這些村民很愚蠢,也別以為自己永遠也不會成為他們的一員,從眾、服從權威是人類的本能,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
要求被試判斷A、B兩條線段的長短(A明顯長于B),和被試一起參加實驗的人其實都是研究人員扮演的,當他們異口同聲的表達A比B短的時候,大部分被試也選擇和多數人一樣的答案,只有少部分人能夠堅持自己的想法。在投資上,從眾、盲從,其實都是常見的現象。
想想看2015年曇花一現的牛市,某些股民的狂熱是不是和鎮子上的居民很像:
中國股市一定可以突破一萬點!
政府一定不會袖手旁觀,一定會救市!
這只是市場短暫的調整,一定會再漲回去的!
不是沒有不同的聲音,不是沒有人提醒過可能的風險,
但是,當一個人處在一個狂熱的環境中,當你從新聞、股評家、券商、周圍人接受的信息都是相似的時候,人就會很容易放棄理性的判斷,轉而融入群體,和群體保持一致。
很多人進入股市,并不是因為他對這個市場有清醒的認識,也不是他有分析、選擇股票的能力,更不是他擁有一套有效的投資策略,而是:
我周圍的同事都在炒股,而且今年都賺了錢;
有個親戚炒股賺了好幾倍,還買車買房了;
據說某股神一年在市場賺了幾十倍,買什么漲什么,看來股市賺錢不那么難??;
周圍的人、親戚、某股神,這些統稱起來,都可以叫做——別人家的股民,等到自己跟著進場的時候,那就成了——自己家的股民,自己家的股民結局怎樣,用一句話就可以形象的描述了:7虧2平1賺。
電影中,當太陽升起,女巫讓野獸變回英俊的王子,所有中了魔咒的人都恢復人形,村民也紛紛恢復記憶,原來王子是他們的王子,城堡里的那些人是自己的家人、朋友,于是擁抱、親吻,一切都那么美好。
但童話畢竟是童話,而投資中的盲從,有的時候卻會給我們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其實 很簡單,意識到從眾心理的存在、意識到自己也可能犯這樣的錯誤,就是一個好的開始。在做任何投資決策之前,都問問自己:
我為什么要做這次投資?理由是什么?這個理由能說服我自己嗎?
如果你覺得你的理由連你自己都不能說服,那我勸你還是先暫停一下吧,畢竟拿出去的錢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好啦,今天看完電影的感受就是這些,哦,對了,其實還有一點:
好想再去一次迪士尼??!
順便做個廣告:如果自己不懂投資,擔心自己在投資過程中做出錯誤決策的人,不妨可以考慮按照已經被驗證有效的策略來進行投資,比如長投的多因子策略。再比如長投即將推出的白馬股策略,幫你找出股市中的高富帥,只需要照著策略進行買入和賣出即可,3年的時間,10萬元就會變成34萬元喲!
(無戒21天日更訓練挑戰營第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