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送你精進個人職業發展的3點思考——讀《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文/魚兒的匆匆

01.

高考考得并不理想,大學畢業之后我成為了省城醫院極其平凡普通的一名護士,一周兩天休息,3天朝九晚五,有兩天得熬個夜。在沒有從事這份職業時,我幾乎沒有認真的熬過一次夜,然而如今,每周慣例的夜班讓我覺得習以為常,可不是明天又是夜班。剛畢業一年多,對于當下的工作已經駕輕就熟,我常常在思考自己的職業規劃?關于N種設想都有過吧,繼續就這樣間歇性熬夜、工作,努力寫論文 ,為下一次的晉升做準備?跳出這個槽去讀研讀博繼續深造?或者邊工作邊考證跳去朝九晚五的單位嗎......

想起蘇軾的詞中寫到: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年輕的我們徘徊過,認真思考過,糾結過,好高騖遠過,也無奈過,也像蘇軾口中這個朝氣蓬勃,生氣滿滿,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一樣自信過......我害怕長大,更害怕長大后沒有過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像往常一樣,我翻閱著十點讀書共讀圖書館里的書,看到一本叫做《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的書籍,帶著好奇心去閱讀了一下。

剛打開讀,可能寫的太走心了,讀到了心上。每次,看完這句話我就覺得,是啊,是這樣的,做筆記時似乎每一句話都想整理下來,古典老師把我們內心的獨白寫的很精辟到位。譬如關于愉悅和有趣的解讀,關于情緒對三葉草模型的影響等等。書中寫的職業生涯管理方面的內容吸引了我,我反復閱讀,并且想寫下來總結自己,分享給大家。

書中提出職業生涯管理要素的三葉草——興趣、價值觀、能力。興趣產生快樂,努力產生能力,而價值觀幫助你發現熱愛的領域,過好人生其實是一種能力,簡單的三個詞之間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02.第一片葉子——養大你的興趣

蘋果電腦發明人,蘋果聯合創始人之一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受當工程師的父親影響,他從小就對電子學表現出非常的興趣。在他的自傳《沃茨傳:與蘋果一起瘋狂》中反復寫到電子學才是他的摯愛,小學時他就非常享受和其他的電子小孩一起鼓搗各種各樣的機器。他總有問不完的問題,以至于他的爸爸總是隨身帶著一塊小黑板。每當沃茨問問題時,爸爸就會把小黑板拿出來,一邊畫著示意圖,一邊解答沃茨的疑問。就這樣沃茨帶著先天家庭熏陶的優勢和強烈興趣,在他熱愛的領域努力的玩,成為一個將電腦從“昔日王謝堂前燕”到“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偉大的工程師。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不是天生的屬性,而是一種自我管理技能。

書上寫道,興趣被分為三個級別:直觀興趣(也稱感官興趣),自覺興趣與潛在興趣(志趣)。感官興趣就是通過直觀的感官刺激產生興趣,記得上次看《芳華》,媽媽問一個7歲的孩子,電影好看嗎?他說好看,問他哪里好看,他說有坦克。即使年齡很小,因為興趣,我們也會帶著高度的興奮感,特意去關注,這其實就是最初的感官興趣。感官興趣讓我們當時很爽,卻又無法讓精力集中在一件事物上,形成能力。自覺興趣是認知行為參與的興趣,它比感官興趣更高級的理由在于思維的加入,同時能使我們不再依賴外界刺激而自己把控。最高的興趣等級稱為志趣,一個人越是強大,面對的誘惑也越多,只有符合我們志向和價值觀的樂趣才能真正成為永不滿足的樂趣,帶領我們穿越無常的一生。

我們審視一下為什么很多人“想學好英語”,卻永遠沒有成行。第一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被刺激到,第二是因為他們沒有及時地研究關于英語學習的各種觀點和理論,第三是因為沒有價值兌換,有些學了也無用武之地。

那么,如何養大你的興趣:

第一步,讓自己先沉浸在足夠多的感官體驗中,獲得興趣的第一步動力;

第二步,在感官興趣還未消退時,盡快掌握更多的知識,使其進化到自覺興趣;

第三步,給自己找一個兌換價值的方式,把這個興趣和你最感興趣的價值綁定。

就像史蒂夫·沃茲尼亞克一樣,從小就在課堂上一次次出色的完成小項目,獲得一次次的小成就。把最初的感官興趣不斷實踐,輸出,最終在一次次的自覺興趣中升華成為他的志趣。而志趣已不僅僅是興趣,那是我們把感官興趣通過學習變成能力、通過能力尋找平臺獲得價值、在眾多價值中找到自己最有力量的一種生涯的管理技術。

如果可以,請保持那份興趣,提高你的興趣層級,給生活添一抹亮色。

03. 第二片葉子,找出你的價值觀。

社會心理學書中寫過,價值觀與興趣有關,但價值觀強調生活的方式與生活的目標,牽涉到更廣泛更長期的行為,價值觀的最終點就是理想。

首先,什么是價值觀?

心理學家羅克奇在《人類價值觀本質》中曾詳細解釋過“價值觀”:

① 價值是一種抽象的目標,超越了具體的行動和環境。

② 價值觀來自對內心感受的評價,沒有對錯,只有真實與否。

③ 價值觀提供給你內驅力、道德和規則提供約束力。那個能感動你的,就是價值觀。當你找到真正有價值的事情,任何膽小的人都會堅強起來。

④ 價值觀就是“什么最重要”和“這些東西之間有什么關系”的觀念。

記得朋友圈發過一則消息,一個本科、研究生都是浙大的才女,在高校工作做的特別出色,她知道過7年她就可以評教授,可她仍放棄高校安穩有編制的輔導員工作,32歲的她未婚,跳出體制,去東京跑馬拉松,去玩她最想玩的賽車,一路圓夢一路自我釋放。也許我們永遠也跟不上她的節奏。

我們身邊充滿了各種選擇,在這些選擇的背后,就是價值觀的排序。當閱歷逐漸豐富,獨立思考越來越多,就會慢慢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排序。就像這個浙大的女同學,有人會羨慕仰望,大多數人會不屑一顧,畢竟與自己無關,也有人會鄙夷會笑話她,這就是價值觀的不同了。每個人認同的東西都不太一樣,你永遠無法在所有時間獲得所有人的認同。

當你決定希望成為什么樣的人的時候,你就確定了什么對你的生命有價值,什么是值得做的;當很多事情都值得做的時候,你必須選出“最值得的”,這就是你的“價值觀”。

根據我們這個價值觀和興趣,轉動了我們的兩片葉子,我們或許知道自己要什么了,可是為什么很多人不開心,是啊,我們不知道的是所有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痛恨。

04.第三片葉子,提升能力。

所有的能力都可拆分為三個核心要素:知識、技能和才干。知識是我們知道和理解的東西;技能是我們能操作和完成的技術;才干是我們無意識使用的技能、品質和特質。

三核中,知識最易習得。技能與知識最大的差別就在于技能是以是否熟練為判斷的,當一門技能被反復操練,就會進一步內化成為才干。才干是自動自發的能力,正如你打字不需要看鍵盤,騎單車不用想著保持平衡,收放自如,仿佛與生俱來。

當這個社會的大部分人越是浮躁,越是被無法控制的房價所綁架的時候,我們就越應該靜下心來,專注的投資自己。在這個定不下來的年代,修煉和創造人生反而成為一種最有效地策略,如果不知道這世界和你將去哪里,最好的策略是先全力煉出一種在哪兒都能活得好的能力。 就像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里所說的那樣,一個人的能力比金錢重要萬倍,因為它既不會遺失也不會被偷走。

有這么一個長著天生壞學生模樣和壞腦子的孩子,因為成績差備受歧視,唱歌成為他唯一的自尊來源,高中時代就開始在餐廳做歌手。當時的歌手有兩種,一種是“駐場歌手”,專業唱歌掌聲雷動的那種;一種是“嘉賓”,需要不斷竄場,不僅要會唱歌,還需要負責調動現場氣氛。比起來,嘉賓的收入更高,難度也更大。為了這份高收入,這個人選擇“榨干自己”——他組織了一支樂隊,一邊旅游一邊演出。然而不幸的是,在唱歌這條路上,這個年輕人看不到希望,直至歌廳行業由盛轉衰。然而多年的“自我壓榨”下來,他成為了一個集唱歌、舞蹈、主持樣樣精通的老油條了。再后來,一起搞樂隊的兄弟給他打電話,說有部電影需要一名會山東話的演員,就力薦他過去,演出了生平第一部電影,竟然獲得了成功。這個人一鼓作氣,干脆考取了北京電影學院,那一年,他28歲。32歲,他出演電影《瘋狂的石頭》,正式開啟了演員的職業生涯。沒錯,他就是黃渤!

當我們再次回顧他的過去時你會發現,他每一步都不遺余力地投入到他的興趣愛好中,選擇榨干自己,潛移默化的能力提升,直到嘗試出一條有所成就的演員道路,偶然背后更是很多必然。古典老師還講述了里根、卡梅隆等人的傳奇職業生涯,我們看到了職業發展的另一種可能,即遷移策略。未來10年的中國,人們需要學會新的能力發展策略,因為未來的20年,中國的職業將會面臨前所未有的變動。

書中也因此提到未來的職業能力提升的三種重要策略:

① 終生學習。未來的職業發展大概以3至5年為一個階段,每個階段之間需要系統學習新的領域,我們將迎來一個終生學習的年代。

② 整合。既然沒有人能夠單憑一段時間的能力就獲得競爭力,那么競爭力一定屬于整合能力最強的人----能把過去的所有資源和能力都整合起來。

③ 翻譯能力。很多人的職業發展不順,不是因為能力不強,而是不知道如何把過去的能力和資源“轉碼”出來,讓新的東家讀懂。

我們有時候一直奢望找到自己的興趣領域獲得“瞬間逆襲”的神話,但可惜的是,神話從來不會出現在現實中。有效榨干自己,提升能力,或是人生最優解。

05.

回過頭來我問自己,我喜歡醫學嗎?應證了一句話,興趣不是思索出來的,而是實踐出來的。辛辛苦苦背了那么厚厚的醫學書,從最初的讓人驚詫的人體解剖學,醫學文獻檢索,以及實踐性的護理基礎學,中醫護理學等等。時間的洪流讓我默默的舍不得拋下它。我喜歡她的博大精深,喜歡總是能遇見這么多我不曾在書本里知道的奇奇怪怪的疾病,喜歡遇見那些未知和難題……

關于職業,學校只教給了你關于戶口、關于薪資待遇,關于一切“現實”的問題,卻忘記了最重要的東西,忘記了引導思考、判斷,價值觀和能力的提升能力的迫切性。所有的美好人生都是修煉和管理出來的,自我實現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要走過生存、發展和實現三個階段。

有興趣的工作干起來才會有激情并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華,工作有激情才能事半功倍。能力的提升讓我們更能實現職業規劃中的一篇論文,甚至一個很小很小的難題……而實現這些是成就感,是價值,是每一天的小確幸,是支持我們每天腳踏實地地走出那幾步,而不是只能仰望星空的時候被望洋興嘆的無力感淹沒。最佳的狀態當然是三葉草齊頭并進,一起轉動,養大興趣,找到價值觀,提升能力。

如果20幾歲的你并不理解這些職業生涯管理要素,但有一個樸素的信念你可以永記:只要你認真做事情,總是有回報。當下即道場,把經歷煉成才干帶走,又怎會浪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