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優秀快樂幸福的孩子,
都不是橫空出世的,而是有跡可尋的因果。
很多家長都對孩子的“叛逆”頭痛不已。總想找一些什么辦法來“修理”孩子。實際上,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對孩子受益一生;如果沒有把握好,可能就會害了孩子。
對于少年期和青春期的叛逆,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曾經歷過,只是身為家長的我們已經無法真正地理解一個孩子的感受。
為什么要叛逆?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身心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叛逆就像一顆等待萌生的種子,在孩子的身體深處蠢蠢欲動。
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認同,渴望通過叛逆的行為來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里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隨便操縱的“棋子”了。
這時候家長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去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用“人性本善”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孩子。
一般人都承認孩子的叛逆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就好像毛毛蟲不經過破繭而出,就無法變成美麗的蝴蝶。
然而,對待自己孩子的叛逆,家長們大多不能像對待毛毛蟲那樣寬容,能夠同情他的掙扎,期待他的成長。反而覺得萬分苦惱,深怕這種叛逆,不只是打破成人慣有的權威,更能打破成人世界既有的秩序。
于是,就有了“面對叛逆的孩子怎么辦”的問題。
叛逆的表現有不同的方面,家長可以注意觀察自己的孩子屬于哪一種,對癥下藥。對于青春期的叛逆,以下幾點建議各位父母可以嘗試:
01盡量不要硬碰硬
很多孩子在這個時期都會覺得“家長是過時的,是無法理解我的,因此你們說得就是不對的”,往往在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家長越說不要去做,孩子就偏要去做。
那么為了避免一些比較極端的事情發生,建議家長采取比較柔和的態度,實在談不攏的情況下,可以擱置一晚去尋求其他的解決辦法。打罵、突然嚴格限制零用錢、把孩子關起來這些都不是好的解決辦法,反而可能會刺激到孩子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02
盡量少嘮叨
少表現出“我們為你付出了多少多少”這樣的念頭。“嘮叨”基本是中國家長,尤其是中國媽媽都會有的一個表現,而其實往往這些嘮叨并不管用,還會造成反感或逆反心理。
更有些家長會常年把諸如 [別人家的小孩],[你知道我和你爸爸每天有多辛苦嗎],[我們都是為了你]等等這類的話掛在嘴邊,孩子聽了這些除了有點煩有點小歉疚以外其實真的不會改變什么,反而這樣時間長了以后孩子會變得不喜歡和家長交流。
03
盡量采取迂回政策
很多孩子在這個年紀往往會比較能聽得進去同齡人的話,覺得自己是被理解的。因此不妨找年紀稍稍大一些的哥哥姐姐和孩子進行交流,通過他們來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理,也可以適當地讓哥哥姐姐從他們的角度為孩子講解一些家長們所希望傳達的事情,從而去為青春期的孩子提供幫助和引導。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往往并不意識到自己是在青春期的叛逆中,其實家長也沒必要非和孩子提起這個概念。潤物細無聲,更多的是在背后的默默努力!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想做自己”,為了證明自己能作主,多數情況不愿意順著父母的意思走,因為孩子想告訴你:“我跟你不一樣,我長大了,你沒發現嗎?”
致所有家長朋友:
在孩子十幾歲這些年,孩子與你待在一起的時間會越來越少,以確實可靠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情感聯結比以前更加重要了。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在經歷人生挑戰的時候,能有一種“我能”的心態,趁他們還在你身邊并能從你的鼓勵中受益時,教給他們人生技能還不算晚。
如果父母花時間訓練孩子的生活技能,并允許他們通過實踐這些技能來培養責任感和自信心,孩子就會掌握有價值的人生技能(對個人的能力和感知力、自我價值、與人溝通能力、內省能力、適應力、判斷力、整體把握能力:靈活性和正直的態度對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限制以及行為后果等等),讓十幾歲的孩子為人生做好準備。
每一個優秀快樂幸福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而是有跡可尋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愛是行動,行動大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