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日,應邀參加朋友婚禮,按照當地風俗,早上8:08分婚禮儀式開始,十點多婚宴基本結束。于是,迅速在網上搜索涿州景點,沒想到涿州還有這樣的景點?
第一站~涿州張飛廟
涿州張飛廟,又稱“張桓侯廟”,位于河北涿州張飛店(現名忠義店)。是后人為紀念漢桓侯張飛而在其故里修建的,現已為涿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20元門票
劉備稱帝后封張飛為桓侯,也就有了張恒侯廟。
進廟右側便看到四塊石碑,均為歷朝歷代官吏所立,足以證明此廟的古老和歷史文化地位。
萬歷二十二年所立石碑
康熙三十七年重修,所立石碑。
光緒八年立碑
咸豐年立碑
進廟門左為張飛的坐騎烏騅馬,右為軍士手持丈八矛。
人們修廟時所繪四副彩畫
前行左三清殿,右為三圣殿
正中為正殿
上方掛著萬古流芳-乾隆御筆所題的匾額
后面為張飛墓——據說,河北涿州忠義店的張飛墓冢取了閬中和云陽的一些張飛墓土,也算是一種象征、魂歸故里吧!
相傳,當年鎮守閬中,急于復東吳之仇的張飛為部將范疆、張達刺殺。奔逃東吳的范、張半路聽東吳主意有變,便將所攜張飛頭顱拋入長江。后被撈起葬于云陽對岸的鳳凰山,并修了最早的張飛廟。自此,有了張飛“身葬閬中,頭葬云陽”的傳說。
使君乃天下英雄,誼同骨肉;壽侯為人中神圣,美并勛名。
——方葆巖題河北省涿州張飛廟
桓侯廟之南便是桃源三結義故里
結義亭
【成語典故——桃園結義】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愿與劉備共同干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后一桃園。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準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桃園結義”。
張飛故居
張飛古井
張飛賣肉——光說不割。張飛曾經把豬肉掛在井里再用石磨蓋上,說:只要有人可以搬動石磨就可以盡取其肉……后來石磨被關羽搬下來了,并把肉分給了圍觀的百姓,張飛知道后心里不爽過來找關羽打架……被劉備勸解……之后就是桃園三結義了。
距離張飛廟3公里處便是三義宮
第二站——涿州三義宮
涿州三義宮,原為“三義廟”,又稱“漢昭烈帝廟”,俗稱“樓桑廟”,始建于隋,唐、遼、元、明、清均有修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成為中華民族以“義”為主題的唯一寺廟。
三義廟,其“義”源遠流長,堪稱三國文化之始地。“三義”,乃其劉備之“仁義”,關羽之“忠義”,張飛之“仗義”,是為“三義”。
敕建三義宮,坐落于河北省涿州市松林店鎮樓桑廟村,景區整體坐北朝南,占地面積60余畝,為傳統的三進院落,明正德三年(1508年),武宗皇帝朱厚照親賜璽書“敕建三義宮”。整座廟宇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文化底蘊深厚,是尋千古一拜,覓忠義之魂的最佳場所。
三義宮為三進院落,一進便是馬神殿
大明正德二十二年所立的巨大石碑。
進山門左側為恒侯殿
右側為關圣殿
正殿為三義初創,紀念英雄結義肇發之始。
恰好看見兩男一女三人在此叩拜,進行結義儀式。
后院分別為五侯殿、寢宮殿和少三義殿
五侯殿——五侯武將五魁元;一心依漢一朝臣。
少三義殿——老三義少三義老少共三義;父君臣子君臣父子皆君臣。
第三站——涿州行宮
由于十一國慶節行宮閉門緊鎖,只好作罷。
第四站——遼代雙塔
涿州雙塔修建自遼代,北塔全名云居寺塔,共六層,南塔全名智度寺塔,共五層。云居寺塔始建于遼大安八年(公元1092年)。
涿州雙塔修建自遼代,現已被民居包圍,我們圍繞著北塔和南塔的周圍以最近距離觀看,拍照。
雙塔均為八角形樓閣式仿木結構磚塔,內部結構為套筒式,塔內各層均設八角形回廊。2001年06月25日,涿州雙塔作為遼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名單。
北塔全名云居寺塔,共六層。
南塔全名智度寺塔,共五層。
回京途中看到了一橋,原來是涿州著名的永濟橋,這也使我們的涿州行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永濟橋,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城北,橫跨于拒馬河之上。 該橋始建于明萬歷二年(公元1574年),原名“拒馬河橋”。永濟橋歷史上為十八省通衢之必經,古御道之沖要,也是京南形勝之所在。其橋因拱跨度大,造型優美,遠望恰似一條彩虹橫跨兩岸。被譽為“涿州八景”之一,名為“拒馬長虹”。
我國古建筑專家羅哲文先生題此橋為“中國第一長石拱橋”。文物專家認為,該橋規模宏大,建造科學,結構特殊,風格獨特。橋下分水尖安裝破冰凌用的鑄鐵,具有顯著的北方特點,主橋、南北引橋和兩端原有建筑及清乾隆帝御制碑,則顯出該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重要的歷史作用。
2006年5月25日,涿州永濟橋成為國務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封閉,只能遠觀。
看完了永濟橋,我們便開車返回京城,四點半回到家中。2017年10月2日的多半天的涿州小游就這樣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