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計劃生育促進了女性解放”這幾個字的時候,覺得簡直莫名其妙,明明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倆概念。直到看到一篇婚戀文里,一個爸爸說的一段話。
他說:“我把女兒撫養長大,讓她從小學習鋼琴,學習英語,考名牌大學,出國留學,鋼琴考級,不是為了讓她隨便找一個人嫁了,然后在家相夫教子的。她應該有自己的人生和追求。”
我突然就懂了。感謝計劃生育,跪拜。真的,我們八零九零后的女性都應該跪拜計劃生育的政策,讓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有了出頭之日。
我來解釋一下,“計劃生育”與“女性解放”之間的關系。
重男輕女這一文化源遠流長,古今中外,莫不如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開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以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扼制了人口的增速。在城市,尤其是高素質有穩定工作的家庭,嚴格實行“獨生子女”制度。在農村,理論上是兩個孩子。
這樣做,是從行為改變思想。使得“重男輕女”的老套思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受到最大的沖擊。大家都喜歡兒子,兒子能夠傳宗接代,閨女遲早嫁給外人。這樣的思想是祖輩流傳下來的。但是思想不變沒關系,先強制性的把行為改了。即,我不管你什么情況什么思想,只能生一個。
我們來先看城市里,總有差不多一半的家庭,剛好生到了女兒。并不是他們覺得“男女都一樣”,所以才只養一個女兒的。而是因為只能養這一個女兒,所以他們才被迫接受“男女都一樣”的思想。
感謝我黨的優良傳統,感謝計劃生育實行的嚴格,感謝那些愛舉報的小人。總之,在廣大的城市,廣大的高素質人群之間,只能養一個女兒已經成為事實。他們只能接受,然后把女兒精心培養。無論是教女兒不向男孩兒示弱,還是砸重金培養女兒琴棋書畫,這些都促成了女性翻身。八零九零后的女孩子,得以接受和男孩子一樣的教育,絲毫不弱的。我感謝歷史,跪拜中國計劃生育。
再來看更廣大的中國農村。“不生到兒子誓不罷休”的思想根深蒂固。生了三四五個女孩兒,還要接著懷孕,誓死生到兒子的事情真不稀罕。還是感謝計劃生育,有效遏制了這樣事情的泛濫。所以到最后,有些家庭,就抱個兒子了事。
男女不論,至少計劃生育是控制了人口的。拿我家來說,要不是計劃生育手腕強硬,我家在有兒有女的情況下,至少還會再要一個孩子的。孩子多了,就很影響生活和教育質量。計劃生育把北方農村的人口有效的控制在了三個左右。(據我了解,南方人總是很想得開,多是獨生子女)。一般情況下就是兩個或者三個孩子。一個和四個的都是極少數了。
鑒于以上提到的情況,一個家庭在有兒有女之后,為了避免麻煩,基本上就不會再非要生第三個孩子了。所以,農村的女孩子,才有可能迎來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這樣說吧,如果我家有三個男孩兒,兩個閨女,那么受教育的機會是輪不到閨女的。閨女成績很好,家里不讓念書的,在我的身邊都不稀罕。即使是在只有一兒一女的情況下,受教育機會也是偏向兒子的。家長普遍這么覺得,女孩子讀書沒什么用,最后還是嫁給別人家生孩子過日子。無論嫁給誰,體力活兒肯定是不用做的。而兒子需要通過受教育改變命運。好在我家只有一兒一女,好在我家的條件跟得上,所以我能夠成功的讀到大學。如果我再多一個弟弟,情況就不定是什么樣子了。
所以啊,感激涕零,跪拜,感謝計劃生育,感謝新中國,感謝我黨和人民!
如今“計劃生育政策”寫入歷史,但是我們八零九零后這代人也已經長成了社會砥柱。如今全面放開二胎,但是不怕,好在,我們這代人的思想跟得上。
慕楓
2017-0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