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好在大城市發展了嗎

飽醉豚的新作又如期在簡書首頁出現,文章標題是《每個北京人都欠中國人民一份人情一》。點此查看

還在求職的你,已經來到北京工作的你,是想在北京謀求一個職位,發展幾年回到小城市?還是畢業就回二線城市工作,安家立業?

大城市資源集中,生活質量不高,高房價更是讓很多年輕人望房長嘆。有人想在大城市打拼賺到錢后回小城市生活,有人想直接在小城市發展,雖不富裕,也能安身立命。

這讓我想起富翁和漁夫的故事。富翁想不斷賺錢,等老了之后來海邊釣魚,曬日光浴。漁夫說自己每天都在海邊釣魚,曬日光浴,現在的生活不就是你以后想要的嗎。

羅輯思維里有一期節目提到中國“城市化”的未來。前兩年復旦大學推出了一個研究成果,研究預測在北京、上海和廣州,即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帶,可能會出現1億人口規模的超大城市。研究報告提到東亞國家的城市化,到最后基本都會變成超大規模城市。在韓國的首爾,一個城市的人口就占到韓國人口的一半;日本也是如此,50%的人口和75%的GDP都集中在環東京灣的四個城市圈。這說明在東亞國家的城市化的過程當中,大城市的超大規模聚集也許是一個規律。

放棄在大城市發展并不適合每一個人,跟你的職業性質和你自身的專長有關。如果你所從事的行業在小城市基本沒有市場,那回去之后必然面臨失業的風險。如果你的專長,比如自媒體寫作還沒達到出名的地步,無論在什么地方,想靠寫作養活自己很困難。

前幾天我的一個朋友來北京參加公司安排的培訓。我們見面聊了很多關于工作和家庭的話題。他在秦皇島從事電氣設計工作。他說自己的一些同事來北京發展了,工資比原來翻了一倍,自己也想過幾年來北京找個工作。

我強烈建議他還是待在秦皇島。他已經工作近十年,在當地買房安家還有孩子。我覺得拖家帶口的時候來北京發展會有很多后顧之憂,比如跟孩子的關系可能因長期分離疏遠。

年輕就是資本,可以不斷試錯。剛畢業的時候可以在不同城市換工作對比一下,找到自己喜歡的是才是最合適的。趁著年輕多積累能力和經驗。

人要有憂患意識,因為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在本職工作之外給自己找另外一條發展道路,應對未來可能的風險,總不是一件壞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